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填空题 (共5小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 、 、 、全球环境变化。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 、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 、过程的 、规模的 。
4、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能消除环境污染,而是 污染,促使环境污染 。
5、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 ,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二、选择题 (共11小题)
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区会造成( )
A . 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音污染
B . 有害废水噪音大气粉尘污染
C . 噪音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 . 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的是( )
A . 环境污染
B . 人口增长过快
C . 生态破坏
D . 资源短缺
3、下列选项,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A . 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落后
B . 片面追求利益增长
C .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 追求短期利益
4、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1)
(1)
A . 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 .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 .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 . 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2)
A .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 . 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 .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 .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3)
(3)
A . 大型港口的建设
B . 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 . 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
D . 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5、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 . 全球变暖
C .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 .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6、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 . 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 . 局部的污染也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环境污染
7、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相统一的人类活动有( )
A . 在秦岭北坡营造梯田
B . 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 . 洞庭湖畔围湖造田
D . 禁止捕捞鱼虾
8、对煤矿工人而言,工作中危害最大的污染是( )
A . 煤烟、粉尘
B . 工业废水
C .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 . 酸雨
9、下列不属于当前环境问题的是( )
A . 太阳耀斑增多
B . 垃圾乱放,污染土壤
C . 地球可能因CO3增多而日趋变暖
D . 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
10、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题目。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1)
(1)
A . 草原
B . 苔原
C . 硬叶林
D . 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2)
A . 酸雨
B .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 土地沙化
D . 臭氧层破坏
11、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 . 在资源短缺方面,发达国家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
B . 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
C . 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主要酸雨对植物、动物等的危害
D .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出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 (1)
A . 水资源紧张
B . 资源浪费严重
C .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D . 石油紧缺
(2)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因素是( ) (2)
A . 气候条件
B . 天然气的来源
C . 城市分布
D . 河流状况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2、
读“东京市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老城区人口过多,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解决的措施有 。
(2)老城区时有酸雨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图中海域曾出现“赤潮”。引起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
(2)A地沙漠的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
(3)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
读1949年(左图)和1985年(右图)洞庭湖形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1949年至1985年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破坏洞庭湖这一湿地除了加剧洪涝灾害外,还有何消极意义?
(3)近年来,通过对长江流域和洞庭湖的综合治理,洞庭湖的面积比治理前扩大了1/5。请说出其主要的治理措施。
5、美国东边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