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白糖 B . 白酒 C . 白醋 D . 花生油
2、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 刀刻玉石    B . 裁剪窗花    C . 烧制陶瓷    D . 编织竹篮
3、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 Fe    B . H2    C . H    D . CO
4、人体缺少下列哪种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A . 铁    B . 碘    C . 锌    D .
5、同种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O2、H2O和H2O2三种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
A . -2、0、-1    B . 0、-2、-1    C . 0、-1、-2    D . -1、0、-2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 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灯泡填充气 B . 铝合金能导电,可用作飞机机身材料 C .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冷藏食品 D . 金刚石质地坚硬,可用于切割玻璃
7、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铈(Ce)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原子序数为58 B . 属于金属元素 C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C . 低温加压,氧气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D . 氧气性质活泼,能氧化许多物质
9、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293948963

A . 大烧杯内壁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B . 烧杯A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C . 烧杯B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D . 烧杯A中液体微粒在运动,烧杯B中液体微粒不运动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二氧化碳 B . 用排水法能收集到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C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6%以上会致人死亡,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D .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为无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未发生反应
11、如图所示,向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图片_x0020_94648328

A . 食盐    B . 蔗糖    C . 硝酸铵    D . 氢氧化钠
12、下列物质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A . 稀盐酸    B . 氯化钠晶体 C . 酒精    D . 石墨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A . 2个钙离子:2Ca2+    B .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片_x0020_110392326 C . 氯化铜:CuCl    D .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14、乙酸乙酯(C4H8O2)是一种有浓郁香味、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常用作食品或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 .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2 C . 乙酸乙酯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B . 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立即燃烧 C . 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 . 关闭燃气灶阀门是为了断绝可燃物的来源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生铁和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材料 B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 . 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稀盐酸中 D . 回收利用废金属仅是为了节约资源
1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反应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860776555

A . 球形容器内液面下降 B . 液体中氢氧化钠的浓度增大 C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负极的两倍 D .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8、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 H2    B . O2    C . CO    D . CO2
1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225899600 检查气密性    B . 图片_x0020_225205301 读液体体积 C . 图片_x0020_100003 过滤悬浊液    D . 图片_x0020_100004 熄灭酒精灯
20、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图片_x0020_2136396578

A .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 .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 .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21、下列等量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 . 10g氢氧化钠溶液与10g硫酸铜溶液混合,形成20g混合溶液 B . 10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形成20mL酒精溶液 C . 1g碳酸钙粉末与10g水混合,形成11g溶液 D . 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形成9g水
2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97295822

A . 反应生成三种分子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C . 反应中分子发生分解,原子重新组合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
23、区分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鉴别的方法或试剂

A

葡萄糖和面粉

灼烧后看残渣颜色

B

碳酸氢铵与蔗糖

加热后闻气味

C

10%的氯化钙溶液与10%的硫酸钠溶液

肥皂水

D

铁片与锌片

磁铁

A . A    B . B    C . C    D . D
24、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 B . 研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C . 研究铜生锈产生铜绿的条件 D . 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用“>”、“<”或“=”填空。
(1)沸点:液态氮      液态氧
(2)熔点:武德合金(组成金属是铋、铅、锡、镉)      
(3)质子数:氯原子      氯离子
(4)导电性:Ag      Cu
(5)微粒总数:1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      10 mL 15%的氯化钠溶液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      作用。
(2)家用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4)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从微观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回顾学生基础实验“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过程]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3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②称取氯化钠: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用镊子移动游码至刻度如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再用药匙往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当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时,应该      (填字母)至天平平衡,然后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A.增加氯化钠       

B.减少氯化钠       

C.增加砝码     

D.减少砝码

③量取水:先向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内倾倒水,当液面接近刻度时改用      加水至所需刻度。

④溶解、转移: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钠完全溶解,再将其移入指定容器,贴上标签。

(2)[实验反思]

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2)
A . 在左盘放纸片后再调节天平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 B . 将称量完毕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不慎将少量氯化钠洒落在桌面上 C .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未经干燥即用来配溶液 F .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拓展计算]

列式计算,将所配的50g 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0.9%,需加入水的体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

2、图1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图片_x0020_1717945237  

(1)写出如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度相对较大的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制取二氧化碳时,如需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使用装置H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原理:室温下,块状不溶性的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另一产物为硫酸亚铁)。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③已知硫化氢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易与NaOH溶液反应。请在图2方框内补充完整收集硫化氢气体的装置图      

图片_x0020_251150948

3、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工业用铁矿石炼铁,实验室也可模拟炼铁。
(1)Ⅰ.工业炼铁

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为      

(2)上述设备中焦炭生成CO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钢铁公司用960万吨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炼铁,最多能得到的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万吨      
(4)Ⅱ.实验室模拟炼铁

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图3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可用加热草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为101℃)的方法获得CO。

其原理为:H2C2O4•2H2O CO↑+CO2↑+3H2O。

用该方法制备CO选用图3所示装置而不选用图2的理由是      

4、有关空气组成的研究与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1)Ⅰ.拉瓦锡的研究:用加热汞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1所示,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收集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氧化汞),置于另一容器内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体积。

上述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

(1)
A . 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 . 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 .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D .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继拉瓦锡研究后,英国科学家瑞利经多次实验发现: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与空气中的      相关。
(3)Ⅱ.兴趣小组A的实验: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2所示)

图2

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观察到的现象有      ,并放出大量的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兴趣小组同学经多次实验发现:当反应停止并恢复至室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广口瓶内始终有8%左右的氧气残留。请你分析红磷燃烧无法耗尽氧气的原因是      (已排除操作原因引起的实验误差)。
(5)Ⅲ.兴趣小组B的实验:用铁生锈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3所示)。

图3

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烧杯中水的体积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体积

体积/mL

80.0

49.0

150.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该实验中NaCl溶液的作用是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某工厂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的生产流程如下。( 提示:铜灼烧后的固体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含铜废料中,除铜外其余物质不与氧气或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图片_x0020_1415843954

(1)“酸浸”步骤需加热。写出该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Ⅰ的名称是      ,经操作Ⅰ分离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填微粒符号)和H2O。
(3)过量试剂X与操作Ⅰ分离所得溶液发生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请补充完整由固体物质Y得到铜粉的实验方案:向固体物质Y中      ,用水洗涤固体2~3次,干燥得到铜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