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 单质 B . 元素 C . 原子 D . 分子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3、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导热性    B . 延展性    C . 氧化性    D . 挥发性
4、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 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 . 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5、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B . C . D .
6、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刻舟求剑 B . 滴水成冰 C . 聚沙成塔 D . 百炼成钢
7、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 白砂糖 B . 豆奶粉 C . 甜面酱 D . 花生油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中,最适合取用块状石灰石的仪器是()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干冰 B . 硬铝 C . 硬水 D . 空气
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 B . 食盐 C . 氯气 D . 金刚石
11、氧化铟(In2O3)可用来生产触摸屏,其中铟(In)的化合价为()
A . 0 B . +l C . +2 D . +3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 B . C . D .
13、苏州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 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B . 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C . 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D . 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 氦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B . 石墨质地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C . 氢气难溶于水,可用于制盐酸 D . 镁粉有金属光泽,可用作照明弹
15、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B . 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 . 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D . 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塞紧胶塞 B . 贮存氧气     C . 过滤 D . 吹灭酒精灯
1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 稀盐酸的溶质是水 C . 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 .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8、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 . 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铁>铜 B . 铁合金中的含碳量:钢>生铁 C . 铁在不同溶液中的锈蚀程度:河水>海水 D . 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
19、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成功等问题,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特别关注实验的先后顺序。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错误的是()
A . 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后点燃 B .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试剂进行反应 C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后撤离酒精灯 D . 利用CO与氧化铁反应制取铁的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固体
20、将少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乙醇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B . 乙醇汽油就是乙醇的汽油溶液 C . 静置后乙醇汽油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D . 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21、艾华同学在做“二氧化碳熄灭烛火”实验时,他倾倒二氧化碳后上面的烛火先熄灭了(见如图).于是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 . 此实验不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B . 此实验仅能说明CO2不燃烧、不助燃 C . 此实验说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小 D . 此实验仍能说明CO2不燃烧、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2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 Fe→Fe3O4 B . CuSO4→Cu C . CO2→CO D . H2O2→H2
23、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A . 70% B . 72.7% C . 80% D . 84.2%
24、下列除去杂质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 B . 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NH4HCO3 C . 用过量的稀硫酸除去Fe粉中少量的Zn粉 D . 用过量的稀盐酸除去CaCO3固体中少量的CaCl2
25、下列说法中符合“1+1=2”的事实的是()
A . 常温下,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为2L B . 点燃时,1g硫粉和1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2g C . 常温下,1g镁粉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g D . 常温下,1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g硫酸铜稀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g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图片_x0020_417714476

(1)白磷(P4)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与红磷的燃烧产物相同,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4)烧杯中80℃的热水所起的作用是      
(5)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其原因      
(6)从以上实验可得到的启示:实验室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2、如图是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图中的数字序号)。
(2)请在图中画出即将向天平左侧托盘上加氯化钠固体进行称量时游码(用“ ”表示)的位置。

(3)在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观察到指针轻微的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4)实验中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mL,应选择规格为      mL(选填“50”、“100”、“200”或“250”)的量筒来量取水。
(5)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6)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6)
A .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 配制溶液的烧杯事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 .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 . 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

三、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1)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      
(3)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      
2、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1)Ⅰ.不稳定性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还测量收集的氧气体积),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为1.33g•L1 . 实验小组称量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将该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全部放入锥形瓶中,则选择规格为      mL(选填“50”、“200”或“250“”)的量筒收集氧气较为合适。
(4)实验小组同学还探究了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30

30

30

H2O2溶液的体积/mL

6

6

6

温度/℃

20

35

55

MnO2的用量/g

0

0

0

反应时间/min

40

40

40

收集O2的体积/mL

0

1.9

7.8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5)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H2O2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

(进行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实验④的作用是      

(6)实验⑤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为Cu+H2O2+H2SO4=CuSO4+      ,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反思交流)

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⑤中除发生(6)所给的反应外,还发生了另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的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小明同学利用以下材料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

材料:1瓶(500mL)纯净水、5g蔗糖(C12H22O11)、1.5g小苏打(NaHCO3)、1.5g柠檬酸(C6H8O7)。

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的反应为3NaHCO3 +C6H8O7=C6H5O7Na3+3H2O+3CO2

(1)NaHCO3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加入柠檬酸后,立即旋紧瓶盖的原因是      
(5)自制汽水的溶质有C6H5O7Na3、CO2、C12H22O11      (填化学式)。

五、流程题(共1小题)

1、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主要流程如图:

(1)过程Ⅰ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得到氮气,该过程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过程Ⅱ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为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名称)。
(3)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Ⅲ中发生的反应为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W,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并列式计算当有20.4t氨气参加反应时理论上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