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2、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用冰水溶解    B . 用热水溶解 C . 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 . 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3、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 . 铁水铸锅       D . 麦磨成面
4、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氢气
5、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 海水、冰    B . 冰水、水银    C . 食醋、蒸馏水    D . 空气、金刚石
6、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生活中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 B . 将食盐、蔗糖、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C . 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张,需要节约利用 D . 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从能量上分析: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我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3    B . +2    C . +3    D . +4
10、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 .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 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 . 碳酸乙烯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1、下表中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氧气用作火箭的推动剂

氧气有可燃性

B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CO2比CO中氧原子多

C

活性炭净水

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D

25m3的氧气可以转入0.024m3的钢瓶中

氧气分子的体积变小

A . A    B . B    C . C    D . D
12、进行“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不符合题意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 . 氯化钠放在右盘     B . 氯化钠洒出 C . 用100m量筒          D .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铜在空气中加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放热并且有白雾生成 D .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14、小美从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 . 它有两个电子层    B . 它的核电荷数为12 C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D . 它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15、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吸附池 B . 用来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物质是肥皂水 C . 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 , 其中的“铁、铜”指的是铁原子 D . 净化过程中投药投的是明矾
16、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的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 B . 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 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D . 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是a
17、下列措施中,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 . 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 . 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做肥料 C . 节假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 . 加高烟囱,使有害气体高空排放
1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 .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 . 氧气的浓度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 D . 增加了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是纳米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其中一种原因
19、同学们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根据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A . 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 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 . 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最分数比实验3大 D . 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小红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容积的1/5。她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

A . 剩余的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B . 放入红磷的量不足 C . 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 . 红磷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
2、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下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镆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 . “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 . 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3、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 .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海水中含有钙、镁、氯、硫等元素,
(1)若人体所含上述元素中钙元素      (填元素符号)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
(2)用化学符号表示氯离子      
(3)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S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4)海水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氯化镁,其化学式为      

四、简答题(共4小题)

1、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C中,能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种类外,还与      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g/m)
(2)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若x是水,则y可能是      

(3)生活中常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利用      作用。
3、如图是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①、②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13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钠元素与镁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      
(3)氟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原子的      
4、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3)将上述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       b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氯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已知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时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二氧化碳的收集只能采用D装置,以下有关该气体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④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      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      
(3)实验C中同学们做了①试管和②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②试管中固体可溶,①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同学们又补充了③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4)实验D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1)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2)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2)
A . 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B . 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   C . 本来制得的氧气就不纯
(3)II氧气的性质

足量的木炭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

(3)
A . 木炭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 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C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木炭无法燃烧 D . 木炭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七、综合题(共2小题)

1、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下图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使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完全反应。

(2)实验室制氧气时常选择下图装置,其中使用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相比,优势在于      (填写序号)。

A.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C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D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3)进行上述的实验时,加药品前要先检验装置的      
(4)若要回收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需证明反应前后二氢化锰的      不变。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要把10g这种葡萄糖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2)“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①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