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填空题 (共5小题)

1、要解决淡水紧缺对策: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废水处理再利用;      ;人工降雨。农业上,      ,发展节水农业;工业上,      ;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主要采取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及      等措施。

3、为了更好地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应该      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

4、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的      ,土地荒漠化,      ,土壤质量下降等现象,均是土地退化的表现。

5、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      ,淤地坝;农牧业措施—      ,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二、 单项选择题 (共7小题)

1、

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单位: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1)
A . 1米 B . 4米 C . 8米 D . 10米
(2)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2)
A . 地下水开采过度 B . 地下水污染严重 C . 有盐碱化趋势 D . 有荒漠化趋势
2、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 .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 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 . 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3、进一步增加晋煤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国家正在实施的工程是(   )

A . 西气东送工程 B . 西电东送工程 C . 引黄入晋工程 D . 黄河整治工程
4、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1)
A . 风化作用 B . 风蚀作用 C . 水蚀作用 D . 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2)
A . 滥伐森林 B . 过度放牧 C . 开山取石 D . 环境污染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3)
A .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 彻底退耕还林
5、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A . 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B . 对受水区的地形地貌影响较小 C . 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D . 可以加剧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6、目前,上海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下沉,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快就会被海水淹没。在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上,将酝酿“双增双减”政策,双增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双减就是要减少建筑物容量、降低建筑物高度。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回答以下小题。

(1)许多国家沿海城市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之后,采取的政策是控制使用地下水的同时,尽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行是(   )                           

(1)
A . 禁止开采地下水 B . 中水(冷却水、洗浴水等)处理后回用到建筑或小区作为杂水洗刷、冲便 C . 进行水价改革,引导市民节水 D . 居民家庭通过循环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2)“双减”的目的主要是(    )

(2)
A . 解决市民日照问题 B . 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C . 控制地面负荷,减轻沉降 D . 减轻大气污染
7、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

(1)
A . 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 B . 修建水库,积蓄降水 C . 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D . 加大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建设
(2)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

(2)
A . 青岛 B . 杭州 C . 广州 D . 南宁
(3)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A .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 .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 .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 .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4)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下列正确的措施有(     )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开挖入海新河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4)
A . ①③ B . ②⑤⑥ C . ③⑤ D . ①④⑤
(5)下列符合目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①大力开发使用海水淡化持术 ②南水北调③黄河小浪底工程④农业节水灌溉⑤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⑥限制用水量大的企业的用水量

(5)
A . ①②③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④⑥ D . ①②③④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

(1)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2)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试分析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原因。原因: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思路:


信息材料:  该区域景观及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为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该区域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

(3)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本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3、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4)四大工程中,      工程和      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有利于      ;有利于      

4、

读右图,问答下列问题。

(1)A、B两处河床的共同特点是 形成了“        ”,分析它们的共同成因      

(2)P地区是我国 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正常年份,其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原因      

(3)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是解决P地缺水问题的重大举措,试从工程建设和调水耗能两个方面分析东线的主要优缺点。

5、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没设施的优良田。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1)简要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2)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