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填空题 (共5小题)

1、淡水资源短缺主要存在于世界的            、我国的黄河、            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2、中国水资源短缺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      ;地区分布      ;降水季节、年际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      

3、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

不均;      增长迅速;      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      和耕地      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4、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            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5、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总量虽      ,而人均占有量低;富矿      ,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      ,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二、 单项选择 (共8小题)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 . 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 . 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 . 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指     (    )

A . 节约利用 B . 综合利用 C . 寻找替代资源 D . 无限制的开发
3、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8.96

4.24

4.37

4.29

3.50

4.31

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000美元)

0.27

0.18

0.17

0.16

0.17

0.13

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

0.36

0.24

0.27

0.23

0.23

0.22

(1)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1)
A . 日本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最大 B . 日本耗电量最大 C . 日本经济增长最快 D . 日本能源利用率高
(2)石油被开采出来后有两个走向:一个是作为能源,加工为汽油等;一个作为化工原料。从能源角度考虑,石油和汽油相比(   )

(2)
A . 石油属于一次能源,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B . 汽油属于一次能源,石油属于二次能源 C . 石油来自太阳辐射能,汽油来自地球内部 D . 石油、汽油都可以直接使用
(3)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最高的,从生态的角度考虑(    )

(3)
A . 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 . 加重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C . 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D . 加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4)从化工原料考虑,下列工业应靠近石油加工业附近的是(    )

(4)
A . 石油采掘工业 B . 合成橡胶制造工业 C . 石油勘探工业 D . 合成纤维工业
(5)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5)
A . 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 . 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 .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 . 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4、由于石油短缺,引发了广东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机制,从石化工业基础或海运条件考虑,广东的石油储备基地应选择在(    )

A . 广州 B . 茂名 C . 湛江 D . 中山
5、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但我们仍倡导节水,原因是(   )

A . 节水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B .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C . 水是商品 D .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6、我国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是 ( )

A . 水能资源丰富 B . 石油或天然气资源丰富 C . 光照资源丰富 D .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7、

读下图,回答以下小题。

(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1)
A . 地形、水源 B . 水源、气温 C . 水源、光照 D . 土壤、地形
(2)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2)
A . 太阳能、生物能 B . 风能、石油 C . 太阳能、地热能 D . 地热能、天然气
(3)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3)
A .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 .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 . 纬度低、海拔高 D .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8、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为缓解山西水资源的紧缺建设了万家寨引水工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该工程是目前山西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B . 全部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南北干线组成 C . 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大同、太原和榆次的缺水局面 D . 工程位于山西与陕西,内蒙三省交界处
(2)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的是(   )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

下图是36°N附近 的某地1950年(A)和1990年(B)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耕地类型是      


(2)B图与A图相比,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①            


(3)B图与A图相比,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判断的理由是      


(4)该地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核心问题是       ,应遵循的原则是      


2、“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如2003年耕地净减少253.74万公顷。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3、下表为我国南方某地197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970

1990

耕地面积(公顷)

4.0万

4.6 万

森林、草地面积(%)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mm)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粮食平均亩产量(kg)

1 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5

人口(万人)

32

40

(1)20年来耕地、草地面积的变化为      ,其原因是      

(2)20年来该地自然条件发生的变化是:      

 这些变化对粮食总产和亩产带来的影响      

(3)今后合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有效措施。

  ①       ②      

4、

我国的5个相邻省级地区的轮廓图,图中数字表示该大区三类资源数量所占全国的比重,分析完成以下各题。














(1)比较图中三个数据,说明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2)①、②工程的建设是缓解上述问题的对策之一,试比较两线路的主要差异。


5、

读政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日本      资源丰富,但木材进口量却很大,原因是      

(2)日本是一个      资源贫乏的国家。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日本充分利用其      (岛国、临海国、内陆国)优势和多       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      和出口      

(3)为减少原料的转运和及时将产品外运,日本的工厂多集中在            的狭长地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