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 .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 .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2、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 B .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 C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 .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3、对CO2、C2H2、H2CO3、Ca(HCO32、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C2H2、H2CO3都是有机物 B . CO2、H2CO3都属于氧化物 C . Ca(HCO32、Na2CO3都属于盐 D . H2CO3、Na2CO3溶液都显酸性
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氧化 B .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 . 稀盐酸去除铁钉锈渍有气泡产生 D . 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发生变质
5、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A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3的水,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

B

浓盐酸的挥发性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雾产生

C

鉴定某溶液是氯化铁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

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

硫酸铵样品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A . A    B . B    C . C    D . D
6、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转化的是(  )
A . B . C . D .
7、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I),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 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 . 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D . 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8、为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下面对试剂①、试剂②和试剂③的选择,合理的是(  )

A . ①酚酞②稀盐酸③氯化钡 B . ①酚酞②稀盐酸③稀盐酸 C . ①石蕊②氯化钡③稀盐酸 D . ①石蕊②氯化钡③碳酸钠
9、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 . 从图象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 . 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 . 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 . 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10、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下面对反应结果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B . 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C . 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 . 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按要求用符号回答下面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硝酸钾溶液中的阴离子
2、2019年碳家族再添新成员,某研究小组合成出第一个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纯碳分子,其结构如图所示。回答: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若碳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4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尝试写出环状纯碳分子的化学式
3、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2g铜粉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图。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的氧化情况,又进行以下实验:

①兴趣小组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全部取出,称量后,置于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将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相关数据见下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反应前固体质量

2.016g

2.016g

2.024g

反应后固体质量

1.936g

1.936g

1.904g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3)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是

三、流程题(共1小题)

1、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金属镁是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见下图:

(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 , 试剂①可以选用
(2)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
(3)试剂②可以选用
(4)通电后,MgCl2分解生成Mg和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Ⅰ.反应原理:  Ⅱ.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b的名称是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装置D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E的作用是

⑤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2、小雨同学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小雨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

②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铁铜(填“>”“=”“<”)。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人们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产生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过度堆积,引起肌肉酸痛。回答:

(1)乳酸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2)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