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填空题 (共5小题)

1、我国地域广大,且受      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由东到西,            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2、      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对于我国而言,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       ,重建设轻      ;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对      的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4、森林破坏主要出现在东北、      、华南林区,主要采取      、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等措施。

5、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      和东南丘陵。主要措施有      、植树种草、      


二、单项选择题 (共9小题)

1、

图12图13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2、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等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

(1)
A . 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 . 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 . 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危及中上游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 . 由于植被的减少及水土流失,自然土壤由棕壤变成了红壤
(2)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  (   )

(2)
A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完全由人类的不合理垦殖造成 B . 目前,加强黄土高原宜农荒地垦殖,可以缓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C . 黄土高原宜退耕还林还草、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D . 黄土高原水草丰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1)
A . 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 .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C . 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 . 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渍化、盐碱地广布
(2)下列表述与该区域有关的是(    )

①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和风力沉积    ②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盛产普洱茶    ③是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所在地  ④图中河流流向为东北    西南向      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受益之地

(2)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①④ D . ②③⑤
4、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图①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1)
A . 棉花 B . 黄麻 C . 甘蔗 D . 天然橡胶
(2)与图②地区要比,图①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2)
A . 水源充足 B . 热量充足 C . 土壤肥沃 D . 地势平坦
(3)图中①②两地区在国土整治方面应重点做好的共同工作是(   )

(3)
A . 治理水土流失 B . 防止土地沙漠化 C . 整治盐碱地 D . 改良酸性土壤
5、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图示区域内,有全国意义的优势资源是     (   )

(1)
A . 森林、草原 B . 石油、煤炭 C . 铝土、天然气 D . 葡萄、香蕉
(2)下列各地国土开发或整治的重点,正确的是(   )

(2)
A .   甲-----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B .   乙-----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C .   丙-----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D .   丁------荒漠化的防治
6、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以下小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 . 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 . 环境污染加剧                       D . 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2)
A .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7、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 B . 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 C . 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 D . 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
8、以改造中、低产田为目的的国土整治实验工作是在下列哪一地区开展的(  )

A . 东北平原 B . 华北平原 C . 南方低山丘陵 D . 黄土高原
9、对生态平衡不利的人类活动是(    )

A . 可可西里山区捕杀藏羚羊 B .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C . 建"三北"防护林带 D . 在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

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据因果关联关系,在三者中       是引起后两者的直接原因.

(2)B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出现该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3)A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原因是      ;人为因素是       

(4)A地区除生态环境脆弱,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有            

B河流流出国境称为      河,注入      洋。

2、

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气象专家分析说,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1)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②      ;③      

(2)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      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陆地环境中      表层松化,导致扬尘起沙,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      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沙尘暴的范围和危害。

(3)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   )

(3)
A .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气然取代煤炭 B . 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 C .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 D . 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
3、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具体分析图中A、B两地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不同危害。

4、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列举出滩涂目前主要用途。(任举4种)

(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5、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      为主的景观特色。

(2)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简述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      

(4)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