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列图片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      桥在水中倒影   B .   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C .       幕布上的手影   D .       金鱼“变大”了
2、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 . 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 . 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m B .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C .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0s D . 一个成人的体积大约是0.5m3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 . 声呐利用次声波来探测水中鱼群 C . 机器底座加橡皮垫来减弱振动,是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噪声 D . 响度主要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 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 . 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 . 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 . 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
6、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图片_x0020_1803661320

A . 8:1 B . 4:3 C . 4:1 D . 2:1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至沸腾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92634863

A . 该物质固态时是晶体 B . 该物质在第5min时为固态 C .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7min D . 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其沸点是80℃
2、用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球和铝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B . 若铜球是空心的,那么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C . 铜球和铝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D . 若铜球是实心的,那么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3、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 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B . 当物距u=30cm时,像距v=15cm C . 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 . 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缩小的像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明,光斑是光      形成的太阳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5s时两车相距,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图片_x0020_1457547750

4、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这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虚像;若游客的身高是1.7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片_x0020_100013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他看见的潭水中的鱼,实际上是光从斜射向时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要(选填“高”或“低”)一些。
6、如图甲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上形成一个清晰的(选填“实”或“虚”)像;白色银幕是粗糙的是为了使光在其表面发生反射。

图片_x0020_100014

7、如图所示, 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当用它拍照时,外面的景物通过镜头会形成一个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图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照片比拍摄第一张照片摄像头离小车更(选填“远”或“近” )些。

图片_x0020_100015

8、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为 º ,折射角为 º ,MN的侧是空气(填“左”或“右”)

图片_x0020_649651555

9、某品牌盒装牛奶,盒上标有“净含量250mL”,用天平测得牛奶的质量是260g,则这种牛奶的密度是g/cm3;小明喝了半盒牛奶,剩下半盒牛奶的密度是kg/m3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小枫同学通过一平面镜M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S,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小球S的光路图.

图片_x0020_1775270584

2、分别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图片_x0020_100020

3、平静水面上的小鸟(A点)和水中的小鱼(B点),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 以及人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图片_x0020_100025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一辆列车匀速前进,当车头距某一隧道口700m处鸣笛,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

图片_x0020_100028

(1)列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15℃时计算,声速340m/s)
(2)已知列车长200m,隧道长1000m,以此速度继续行驶,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2、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用此瓶装另一种液体,瓶和液体的质量为0.6kg。求:
(1)瓶的容积?
(2)这种液体的密度。

六、实验题(共4小题)

1、某中学一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图片_x0020_1730427336

(1)如图甲所示是加热水到某一时刻的示数,此时的温度是℃;
(2)为了弄清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用同一酒精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乙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图中的(选填“a”、“b”、“c”或“d”)。
(4)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丙①、②,其中图(选填“①”或“②”)示水沸腾时的情况。
(5)如图丁所示,在烧杯和试管中都装着水,给烧杯加热使杯中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
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图片_x0020_100031

(1)如图甲,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实验时发现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在图甲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则说明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红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红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2)小红改变方案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图片_x0020_100032

(3)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选填“虚”或“实”)像。

图片_x0020_539113623

(6)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的镜片为(选填“凹”或“凸”)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以透镜为参照物)。
4、在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小明提前准备了体积已知的铝块和木块。
(1)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铝块1的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将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向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图片_x0020_694845315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铝块1的质量,小何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何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②
(3)小明改正错误的操作后正确完成了铝块1的质量测量如图丙所示,则m=g;
(4)接下来小明又完成了其他物块质量的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并完成了数据的处理

a、比较(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b、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或“有关”).

c、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 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图片_x0020_1690778286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 

m/v(g/cm 3

1

铝块1

10

2

铝块2

54

20

2.7

3

松木1

5

10

0.5

3

松木2

10

20

0.5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