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 0.8m/s
B . 1.0m/s
C . 0.96m/s
D . 1.2m/s
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 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 . 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3、
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 . 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 . 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 . 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4、
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A . B点
B . B点上方
C . B点下方
D . B点左方或右方
5、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1℃
B . 一只新铅笔的长约10dm
C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D . 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 . 上课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8、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B . 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 . 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 .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9、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 . 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
C . 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 . 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
10、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3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12厘米
B . 15厘米
C . 20厘米
D . 30厘米
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 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B . 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 . 经过2分钟,乙和丙相距2m
12、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需要将( )
A . 火烧旺些
B . 水量减少些
C .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去烧
D . 给容器加密封盖
13、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经足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最低温度,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14、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 . 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C . 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D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热
15、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当把物体放在46cm刻度处时,成正立的像
B . 当把物体放在35cm刻度处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当把物体从30cm刻度处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 当把物体从30cm刻度处向透镜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 运动.
3、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镜的湖面上,如图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0m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 m,该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选填“折射”或“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在如图所示中,根据图中已给出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3、如图水面下有物体(A处),由于光的折射在水面上C处看到A的虚像点在B处,画出C处看到A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 过程.
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位于距凸透镜左侧22 cm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cm;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固定蜡烛和透镜位置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却怎么也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4)若调节三者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光屏应(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蜡烛的火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用不透明的纸片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屏上的像(______) (5)
A . 根本看不到
B . 将变得比原来暗些
C . 只剩下半截了
D . 不发生任何变化
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
材料 |
长度 |
粗细 |
松紧 |
甲 |
钢丝 |
10cm |
0.2mm2 |
紧 |
乙 |
钢丝 |
10cm |
0.1mm2 |
紧 |
丙 |
钢丝 |
5cm |
0.1mm2 |
紧 |
丁 |
钢丝 |
5cm |
0.1mm2 |
松 |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
、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和钢丝。(选填编号)
(3)上述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
4、婷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她在探究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4)她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并用去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某人在100 m的短跑道上步行,要用80 s从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
(1)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大?
(2)如果他在最初20s以0.8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 s,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中它的速度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