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 小题,共 60 分。)(共15小题)

1、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 . CuSO4、NaCl、Zn(NO3)2 B . MgCl2、Na2SO4、NaOH C . CaCl2、NaNO3、Ba(NO3)2 D . H2SO4、NaNO3、NH4HCO3
2、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氧化物

A

HNO3

Na2CO3

Cu(NO32

Fe3O4

B

HCl

NaOH

NaCl

C2H6O

C

H2SO4

KOH

NH4NO3

H2O

D

H2O2

Ca(OH)2

ZnSO4

O2

A . A B . B C . C D . D
3、一些物质的近似 pH 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 . 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 .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 . 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4、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氢气还原氧化铜 D . 过滤
5、在 Fe、H2SO4、NaOH、HCl 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个数是(   )
A . 2 B . 3 C . 4 D . 5
6、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7,则( )
A . 所用氢氧化钠溶夜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 .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 . 混合前后pH不变
7、下列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均合理的是(   )
A . 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 . 若样品部分变质,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 .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 .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8、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 . NaCl 溶液 B . NaOH 溶液 C . 浓盐酸 D . 石灰水
9、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最不可行的是(   )
A . B . C . D .
10、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 . 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 . 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 . 甲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 . 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11、某同学欲测定 Na2CO3和 NaCl固体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 a克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
A . 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 . 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1 C . 与足量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2克固体 D . 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 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
12、现有 MgCl2、CuCl2、NaCl、NH4Cl 四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 Na2SO4 B . AgNO3 C . NaOH D . BaCl2
13、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 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根据这一原理, 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CaCO3 和 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可能发生了下列化学反应:

①S+O2 SO2   ②CaCO3 CaO+CO2 ③SO2+2NaOH=Na2SO3+H2O  ④CaCO3+2NaOH=Na2CO3+Ca(OH)2  ⑤SO2+CaO CaSO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是化合反应 B . 生成物都是含氧化合物 C . ④这个反应肯定会发生 D . 确定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②③⑤
14、往含有少量 H2SO4 的 Mg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最终得到 BaSO4 和 Mg(OH)2两种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 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为(   )
A . B . C . D .
15、一包混合均匀的不纯碳酸钠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4、KNO3、CaCl2、NaH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 4.2g。(已知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一定没有 CuSO4、CaCl2 B . 样品中一定含有 KNO3 , 可能含有 NaHCO3 C . 样品中一定含有 NaHCO3 , 可能含有 KNO3 D . 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共9小题)

1、皮蛋是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制作皮蛋的方法有多种,一种制作含锌皮蛋的方法是把鸭蛋放在培养液中浸泡,培养液由水、食盐、氢氧化钠、少量硫酸锌等物质配制而成。
(1)取少量培养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则培养液的 pH      7(填“<”、“>”或“=”);
(2)在(1)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硫酸,红色褪去,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时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盐溶液产生了沉淀,该盐可能是      (可多选)。

A.BaCl2   B.CuSO4   C.AgNO3   D.KNO3

2、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

4、蒸馒头时,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变得松软, 可加入苏打,其化学式是      
5、如图为某同学对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请你帮他梳理下列知识。

(1)若盐为 BaCl2 溶液,则反应现象为      
(2)若 M 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      
6、如图所示,在 6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2 滴紫色石蕊溶液,(资料:KCl 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写离子符号)
(2)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         (填字母序号); (2)
A . 红色 B . 紫色 C . 蓝色
(3)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只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的溶质除了石蕊外,还含有      
7、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 Cl-、CO32-、SO42-、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 BaCl2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8、现有硝酸钡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X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质量的关系图象有如下3种可能:请回答:

(1)若 X 为 Na2SO4,则对应的图象应为      (填标号),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 X 为 Na2CO3,则对应的图象应为      (填标号)。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银、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或几种,

现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⑴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澄清溶液。

⑵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⑶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共5小题)

1、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 , 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2)上述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 该工艺中循环使用的X为      (填化学式)。
2、无水氯化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以石灰石矿粉(含有SiO2、Fe2O3、MgSO4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流程图中推知:Si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加入BaCl2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3)滤渣3中除有Ca(OH)2外,还有      (填化学式)。
(4)产品中的杂质除极少量H2O外,最有可能含的是      (填化学式)。
3、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1】打开 K1 , 关闭 K2 , 将 A 中溶液滴入 B 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K2 , 关闭 K1 ,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 2】打开 K2 , 关闭 K1 , 将 A 中液体滴入 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药品: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查阅资料】硝酸钡溶液显中性,且 Ba2+有毒.

【实验探究】小江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组合序号

组合物质

H2SO4、NaOH

H2SO4

NaCl

H2SO4、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   了确定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_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除Na+、Cl﹣外,还有_      (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小江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      ,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  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5、为了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小明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滴加到过量的饱和 NaOH 溶液中,发现在滴入 1~6 滴 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 3 滴 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小明认为,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 但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于是小明查找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小明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

(1)根据小明的实验设计来分析,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而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      ,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 CuSO4 溶液与饱和 NaOH 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3)若用 CuSO4 溶液与NaOH溶液得到稳定的Cu(OH)2 蓝色沉淀,你对实验改进的建议是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共6小题)

1、取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先逐滴滴加100gBa(OH)2溶液至b点,后再逐滴滴加稀HCl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oa 段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      (填“增强”、“减弱”、“不变”);
(2)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2、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      (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      克;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3、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2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4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取含杂质的硫酸镁样品14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06g/cm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和 71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溶液。计算:
(1)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
(2)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5、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3.0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 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 m=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3.0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6、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已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

①取1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克溶液。

②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克。

(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2)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晶体没有干燥   B.蒸发时液体飞溅    C.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

(3)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硝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