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SO2+2NaOH=Na2SO3+H2O    B . CaO+2HCl=CaCl2+H2O C . KOH+HCl=KCl+H2O    D . CaO+H2O=Ca(OH)2
3、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 地热能 B . 潮汐能 C . 石油 D . 酒精
4、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 . NH3 B . BaCl2 C . NaOH D . H2SO4
5、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A . 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B .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 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 . 溶液中都含有OH-
6、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
A . 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 . 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C . 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D . 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7、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和化学式相符的是( )
A . 火碱  氢氧化钠  Na(OH)2 B .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C . 干冰  一氧化碳  CO D . 石灰石  氢氧化钙  Ca(OH)2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取质量 B . 测溶液的pH C . 滴加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9、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 . 由红色变无色 B . 由蓝色变红色 C . 由紫色变蓝色 D . 由无色变蓝色
10、钻木取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取火的原因有以下三点:①钻凿处,木头温度升高:②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③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可转化为热能。这三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③②①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B . 干冰能用来人工降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C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石灰石和浓盐酸 D .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片_x0020_997094502 收集一瓶氧气 B . 图片_x0020_799185750 检验二氧化碳 C . 图片_x0020_1580457313 验证CO2是否收集满 D . 图片_x0020_89775194 观察氧气的流速
13、反应C+CO2 2CO在煤炉中经常发生,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 该反应中碳元素有两种化合价 D . 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 . 洁净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D .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
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 . 2HCl—两个氯化氢分子 B . 4S—4个硫元素 C . 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 .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6、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7、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 B . C . D .
1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B .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 .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 .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

NaOH溶液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盐酸

D

盐酸

硫酸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20、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 )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做实验Ⅰ也能说明H2O不能使CuO溶解 B . 在Ⅲ中应该加入盐酸 C . 此实验说明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 D . 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H+使CuO溶解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1)下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①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序号);

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下图:

图片_x0020_585583419

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不需要能源  

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D.可全天候使用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某同学构建了以下的知识网络图,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图片_x0020_1991702480

(1)写出反应①的现象是      ,此反应的一种用途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物质C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从宏观、微观和量的角度描述化学反应是化学特有的方式。下面是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不同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图示,图C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曲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128753636  

(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溶质为      (填化学式);
(3)b点溶液中主要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该反应的实质是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利用下图的装置完成该实验并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790394128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3)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4)若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灭火是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之-,二氧化碳能够扑灭木材着火的根本原因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④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化学课上,同学们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他对此提出了如下问题并进行了相应探究。
(1)问题一:二者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

下列组合能够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的有      。(填序号)

图片_x0020_60079879

编号

试剂A

试剂B

足量稀硫酸

MgCl2溶液

足量稀硫酸

铁粉

少量稀硫酸

MgCl2溶液

少量稀硫酸

铁粉

(2)小兰认为,若选用      ,不管加入顺序如何,只需控制加入稀硫酸的量也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问题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Na2SO4      ;猜想三:Na2SO4和H2SO4

(5)(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②Na2SO4+BaCl2=Ba2SO4↓+2NaCl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酚酞试液

不变红

猜想一成立

加入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少量Na2CO3溶液

       (填“有”或“无”)气泡产生

(6)(实验反思)小娜认为,实验      (填实验编号)可省略。

小秋用精密仪器检测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个数比,也得出了相同结论,则测得溶液中的Na+和SO42-个数比为      

2、附加题,说明:本题不在总分内,有兴趣的同学自愿完成。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两个问题(夹持装置已略去)。

图片_x0020_377228962

(1)研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没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 关闭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打开 关闭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关闭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2] 打开 ,关闭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计算题(共2小题)

1、食酯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图片_x0020_2018120384 代表碳原子,〇代表氢原子, 图片_x0020_1166810668 代表氧原子,

图片_x0020_1524625928

(1)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6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某学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电子秤单位为克)。计算:

图片_x0020_736860815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肥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