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1小题)

1、“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的是()
A . 煤    B . 石油    C . 氢气    D . 天然气
2、下列化石燃料加工方法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石油分馏出汽油煤油等    B . 煤的焦化 C . 煤的气化    D . 煤的液化
3、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 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B .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 .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
4、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A . 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比造成污染后再去治理的意义更重大 B . 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但煤矿坑道中由于它的存在,可能引发爆炸 C . CO2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生长,为使农业增产,大气中应增加CO2的含量 D . 煤气作为气体燃料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但煤气中毒会夺取生命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 S+O2 SO2 B . C+O2 CO2 C . 2NaOH+CuSO4═Na2SO4↓+Cu(OH)2 D . 4Fe+3O2 2Fe2O3
6、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图片_x0020_100001

A .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降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B . 金属丝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 .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 .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图片_x0020_934137710 B . 铁能与水和氧气剧烈反应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图片_x0020_100003 D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图片_x0020_100004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B .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C .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9、下列归纳和总结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4P+5O2 2P2O5

②分解反应:H2CO3 H2O+CO2

B、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三”

①煤、石油、天然气一三大化石燃料

②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

C、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燃着的木条

②硬水和软水一肥皂水

D、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

①化合物与氧化物——交叉关系

②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包含关系

A . A    B . B    C . C    D . D
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CO、CO2不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B . 性质:CO2能溶于水,但与水不反应;CO难溶于水,也能燃烧 C .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1、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片_x0020_238423978

A . X=2.9 B . 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共1小题)

1、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解释是否正确,在题后的括号内画“√”或“×”。
图片_x0020_1616002769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能隔绝空气。      (判断对错)
(2)图b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判断对错)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判断对错)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判断对错)

三、简答题 (共4小题)

1、分类法是化学常用方法之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①空气   ②石灰石  ③氯酸钾(KClO3) ④氮气   ⑤过氧化氢   ⑥二氧化碳   ⑦铜粉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      ,包括事例:      (填数字序号)。

2、“微观一宏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一: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图片_x0020_1530364362

(2)反应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氢气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31142817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其表示的含义:

①宏观:      

②微观:      

③质量关系:      

3、如图表示泰安市家用燃料使用的更新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390129892

(1)煤中主要含有碳、      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元素,因此燃烧时会转化为      和氮的氧化物,造成对环境污染。
(2)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2)
A . 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B . 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C . 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5.7%,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4)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4、“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和分子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填“水循环”、“氧循环”或“碳循环”),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图片_x0020_525853239

①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在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H2O+6CO2 Y+6O2 , 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C      H      O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填上数字),图一、图二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③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

D.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要      ;二是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四、科学探究题 (共2小题)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129206874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此实验目的是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广口瓶内燃烧至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图片_x0020_587707834

(3)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熄灭后,广口瓶中还有氧气 C . 蜡烛燃烧前广口瓶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9.56% D . 蜡烛熄灭后,广口瓶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04%
2、小红用实验研究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图片_x0020_2059653470

(1)如图甲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2)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      色,写出塑料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B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      色;试管C中现象是      ,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实验题 (共1小题)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性质的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46832868

(1)图1中,关闭K2、打开K1 , 观察到现象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1中,关闭K1、打开K2 , 观察到现象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能选用图2装置中      的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用玻璃片      (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六、计算题 (共2小题)

1、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图中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已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C12HO14Zn)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是455,则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氢原子右下角数字为      
(3)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人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      支?
2、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能杀菌消毒,且能与水反应产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同学把3.6g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45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2g/L)。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      
(2)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