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 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地球 B . 太阳 C . “长征七号” D . “天宫二号”
3、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 . 纯水 B . 酱油 C . 酒精 D . 植物油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频率不同
5、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 . 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 . 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6、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D .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7、小敏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是非晶体 B . 冰的熔点是0℃ C . 第4min一定是液态 D . 冰熔化过程用时10min
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 . 冬天室外飘落的雪花,是凝华现象 D . 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熔化现象
9、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 .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 .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 .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3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C . 当u=30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D . 物距由10cm开始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11、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 , 由此估算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的是(   )
A . 20kg B . 200kg C . 1000kg D . 2.0×105kg
12、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周末,天气晴好,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到室外做探究实验,他发现树萌下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圈形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他将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远处的窗户在老花镜后的光屏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
2、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3、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      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      cm/s.

4、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到      ℃.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5、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为      kg,体积是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6、质量是158g的铁块,体积是20cm3 , 则铁的密度是      g/cm3 . 将这个铁块削去一半,密度为      kg/m3 , 如果另一块同密度的铁块体积为0.2m3 , 则这块铁的质量为      kg。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正常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2、如图甲是小燕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燕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出现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实验过程中,她还发现在第4mim时,水中有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在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温是      ℃。
(4)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3、如图所示是小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确定像的      ;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小聪用实验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      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如图,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mL.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入装水的量筒内,如图,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      cm3 . 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      g/cm3
(4)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2、一束光从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 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 km/h,最长航程为5 555 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3 000 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 s。求:
(1)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 500多千米,若以5 500 km为标准,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水的密度作为已知条件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现有一空瓶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850g(ρ=1g/cm3),求:
(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2)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