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2命题、定理、证明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数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B . 定理是真命题.
C . 公理是真命题.
D . “画线段AB=CD”不是命题.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 . 内错角相等
B . 如果
,那么
、
互为相反数
C . 已知
,求
的值
D . 玫瑰花是红的





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 .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C .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垂直
D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 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
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 若a∥b,a∥c,则b∥c
D . 同一平面内,若a⊥b,a⊥c,则b⊥c
5、下列命题:
①同旁内角互补;②若n<1,则n2-1<0;③直角都相等;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6、如图,直线c与a、b相交,且a∥b,则下列结论:(1)∠1=∠2;(2)∠1=∠3;(3)∠2=∠3。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 0
B . 1
C . 2
D . 3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 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
B . 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错角相等
C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8、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O,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 )
A . 平行
B . 相交
C . 重合
D . 平行或重合
9、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为( )
A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 同角的余角不相等
C . 作线段AB的垂线
D . 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 .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 . 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 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 相等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C . 对顶角相等
D . 邻补角不一定互补,但可能相等
12、平面上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 7
B . 6
C . 5
D . 4
1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
A . 同位角一定相等
B . 内错角一定相等
C . 同旁内角一定互补
D . 以上结论都不对
1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 同旁内角互补
B . 对顶角相等
C . 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
D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5、如下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 )
A . ∠1=∠3
B . ∠2=∠3
C . ∠1=∠4
D . ∠3=∠4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题设是 ,结论是 .
2、一个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 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或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 命题(填“真”、“假”).
3、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 命题(填“真”或“假”)
4、把命题“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5、下列语句∶①对顶角相等;②OA是∠BOC的平分线;③相等的角都是直角;④线段AB.
其中不是命题的是 .(填序号)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5小题)
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1)等角的余角相等;
(2)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2、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真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命题是不是一个真命题?试举例说明.
3、已知命题:“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DE.”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在不添加其他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4、阅读以下两小题后作出相应的解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命题中的位置恰好对凋,我们把其中一命题叫做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请你写出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指出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根据以下语句作出图形,并写出该命题的文字叙述.
已知:过直线AB上一点O任作射线OC , OM、ON分别平分∠AOC、∠BOC , 则OM⊥ON .
5、
如图,已知AD∥CB,∠1=∠2,∠BAE=∠DCF。试说明:
(1)AE∥CF;
(2)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