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①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③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新传媒的出现,标志着旧传媒的消失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①具有文化传递和共享的功能 ②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③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
①只能通过商业贸易等文化传播途径进行
②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文化融为一体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应学会求同存异,即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①文化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文化的创新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源头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是为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就是把文化原封不动地传递下去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已不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
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的混合体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1月7日,2名穆斯林枪手袭击《查理周刊》,杀死12人。袭击过后,《查理周刊》再度以穆罕默德为题发表漫画,在南亚地区引发诸多游行示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11天、19615公里、4个国家、90余场公开活动。无论是着改良中式服装,引诗词古文,还是谈欧洲名著,习近平11天欧洲行程,一路下来,文化味贯穿始终,在欧洲的文化之旅引爆了中华文化的世界魅力。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意义。
材料一: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材料二: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4月7日在北京开幕。“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活动期间,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方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及全国文化系统报送的列入文化交流年活动框架内的项目达150多项,包括会议、演出、展览、人员培训与交流、新闻、影视、出版、体育、旅游、宗教、青年交流等层面,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与建设、海外“欢乐春节”等专题活动。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要以“四个讲清楚”为内容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讲清楚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选择的,适合我国国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为中华民发展壮大族提供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国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
材料二: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