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选修3专题四第一节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在普选的基础上,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这表明(  )

①这一制度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②这是一种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国家结构形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  )

A . 1927年选举产生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 B . 抗日战争时期选举产生的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 C . 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
3、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

A . 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 B .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留君主制 C . 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 D . 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
4、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钦定宪法大纲》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共同纲领》
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是(  )

①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②农民协会

③参议会

④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⑤罢工工人代表大会

A . ①⑤ B . ②⑤ C . ③④ D . ②④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B . 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民主 C . 使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 D . 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 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8、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造。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性质的探索是(  )

A . 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 B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C . 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D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9、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造。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 B . 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 C . 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10、康有为在《立宪会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  )

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

②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④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  )

A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B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C .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 D . 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述论断体现的观点是(  )

A . 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 B . 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独立性 C . 国体与政体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 D . 政体巩固国体
13、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这次普选(  )

A . 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C . 实现了真正的全民民主 D . 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表现
14、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 B . 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 C . 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15、辛亥革命后,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的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政党、团体300多个。但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议会民主制,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

A . 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 B . 君主专制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持 C . 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决定了在中国不可能实行西方的议会制 D . 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6、辛亥革命后,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的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政党、团体300多个。但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这些人的观点(  )

A . 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富强,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B . 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C . 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 是错误的,因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17、乙组同学就所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拟出下列命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不成立的是(   )


A . 人民民主制度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 . 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 C . 我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具有代议制特征 D . 法国现行政体具有议会制特点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在1954年,在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面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表述错误的是(  )

A .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B . 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普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C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成立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1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正确反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的是(  )

①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体现前者 的性质和要求 ②前者是指国家性质,后者是指国家机关 ③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④前者是国家管理机关,后者是国家权力机关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
20、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写道:“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首“豆选诗”体现的是 (  )

①人民珍惜自己的权利 ②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 ③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 ④广大人民积极参与首次普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民主、文明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2011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57周年。57年的历史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十六个用血与火锻造的金色大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大地上!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3、申纪兰是迄今我国唯一的一位参加过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申纪兰用她半生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1953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中,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25岁的申纪兰享受了当时只有县长才有的特殊待遇,骑着一头毛驴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山沟,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申纪兰和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审议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乡亲们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履行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她参加过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中,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很自豪地说自己是农民代表,要一直为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说话,要实实在在反映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她曾经是山西一个“没有土,到处都是石头”的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队长。当她的姐妹们还为不幸的婚姻和沉重的家务而痛苦时,她提出了妇女应该和男人享有同样的工作权利和报酬。她的建议被采纳。新中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1)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为什么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申纪兰的建议能够被采纳并写进新中国的《劳动法》说明了什么?

4、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统治形式。——恩格斯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列宁

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

——邓小平

(1)概括以上论断所揭示的主题。

(2)依据上述结论,以我国实行的政体为例,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论述的正确性。

5、2014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201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经历了一个发展 建设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强调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增强监督的实效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自我完善,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好地发挥作用,推进我们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必然 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政治选修3专题四第一节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