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热考题型练专题二辨析题
年级:九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辨析题(共9小题)
请问:小强父亲的话是法律吗?为什么?
某初中以前是按身高安排学生座位。去年秋天,第一次月考之后,该校初三年级的各班都改成按月考成绩名次来排,成绩好的坐前排,成绩差的自然坐后排。每月这样“流动”一次。
这种做法在当地引起人们的议论。赞成者认为:这办法一举多得!你要想坐第一排,你就要努力学习,战胜所有的同学!这样,全班成绩自然得到提高,对学生也能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而且,全国各地都有类似做法。反对者也不少,甚至有找校长“告状”的。不少学生称“压力山大”;有的说下次如果再落到“偏远山区”(戏称“最后一排”),就辍学打工,谁让咱这么笨?该校网站对此展开讨论。如果你也参与这场讨论,你赞成不赞成这种做法呢?
在我们的校园里,橡皮只用了一小半就丢了,买了新笔旧笔就扔了,本子写了没几页就摆在一边重新换一本……这些在以往司空见惯的现象,随着社会上“光盘行动”的兴起,同学们从就餐不剩饭菜做起,跟浪费说再见。同学们开展的“节俭,帮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的交流活动,见证着大家对节俭风尚的呼唤。
材料二 在我国,通过城镇化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人们也希望在城镇化过程中,尊重自然,保留绿水青山,让城镇“秀”起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城镇“文”起来。但这一任务艰巨,中学生小强认为,城镇化应让居民“富”起来,让城镇“秀”起来和“文”起来并不重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二 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闻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首次写入生态保护红线、设计按日计罚制度、增加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新闻二: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法律。该法律的修订,对单项环保法的修订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有关行政法、民法和刑法在环保领域的适用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地方环境立法给予了相应授权。
请你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分别对以下两个结论进行辨析。
(1)由新闻一得出结论一:只要有了新的环境保护法,雾霾等环境问题就都解决了。
(2)由新闻二得出结论二: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小组同学深入乡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对某村村民进行了采访。
你觉得谁的观点正确?请简要分析。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新建筑和社区命名求洋、求怪现象日益突出。“曼哈顿”“普罗旺斯”“巴黎春天”等洋名令人眼花缭乱。该如何给建筑、社区命名,各种观点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