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2框认识法律规则同步练习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B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C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D . 内容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2、国家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这属于(   )
A . 国家创制法律的行为 B . 国家制定法律的行为 C . 国家认可法律的行为 D . 混淆法律与道德的行为
3、"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   )
A . 互相对立的关系 B . 完全等同的关系 C . 密不可分的关系 D . 完全不同的关系
4、依法治国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是(   )
A . 依法办事 B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D . 依宪治国
5、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法律特点的是( )
A . 小刚根据法律的规定,依法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新法律 C . 小李驾车超速,被交警强行拦下没收驾驶执照 D . 小王经营的公司自觉守法,生意越来越红火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合法,这说明( )
A . 法律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 B . 法律是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最低标准 C . 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 D .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7、下列规范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
A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8、农民张某让正在读初中七年级的女儿辍学回家务农,学校领导、老师几次上门劝说让其女儿返回学校无效。于是,乡政府对张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回学校学习。这一事例主要表明法律的哪一个特征( )
A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 . 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实施 D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9、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 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B . 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 . 看到了我国是法治社会 D . 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10、法律对社会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①维护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②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③只惩治违法犯罪人员
④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⑤协调人际关系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④⑤
11、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收入越高,相应的高出部分的税率就越高,纳税就越多,这主要是为了( )
A . 平衡全社会的利益关系 B . 国家多收税款 C . 限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 . 打击不法行为
1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这说明法律能够( )
A . 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B . 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 C . 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 D . 赋予我们权利
13、调整人们之间利益的最有效准则是( )
A . 道德 B . 舆论 C . 习惯 D . 现代法律
14、赵氏四兄弟因遗产纠纷诉讼至法院,法律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判决,避免了兄弟间的冲突。这体现了法律能够( )
A . 解决一切争端 B . 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C .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D .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5、人们常说“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的底线。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 )

①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6、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提出了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和谐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应当( )
A . 任其发展 B . 恰当平衡 C . 没有限制 D . 差别巨大
17、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每个人都应该( )
A . 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B . 关心自己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他人利益与已无关 C . 关心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我们无能力关心 D . 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应当关心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18、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也因为车祸离他离去。父亲留下遗产十万元,房子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侵害遗产。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
A . 属于行政诉讼 B . 是为获得遗产而不择手段 C . 是采用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D . 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9、吴某认为:“只要他人侵犯了我的合法权益,就一定要到法院去告他。”这种观点( )
A . 是法律意识很强的表现 B . 是维权意识很强的表现 C . 是不了解维权的非诉讼手段的表现 D . 一无是处,没事找事
20、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以下部分特殊电话与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对应正确的是( )

①匪警电话“110”——负责处理各种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②报案电话“122”——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③火警电话“119”——负责处理各种火灾
④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负责处理各种突发的严重疾病和受伤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国家的治理与法律的关系怎样?
2、某建筑工程公司在市区内居民区昼夜施工,严重扰民。为此,市环保局对其做出了罚款30000元的决定,但该公司经理拒不交付罚款且态度极为强硬。几天后,市环保局以一纸诉状将该建筑工程公司推上被告席。在法律的强大威慑下,该建筑工程公司不仅按期交付了罚款,而且做出了不再扰民的承诺。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哪一特征?
(2)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社会主义道德要比我国法律调整的范围大得多,因此,治理国家只要进行道德建设就行了。
4、"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2框认识法律规则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