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2框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的活动也拉开帷幕。全国各地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开展宣传节约保护水资源活动()

①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④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下面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保护环境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不矛盾,这样做并不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 B . 这样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再造秀美河山 C .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D . 这样有利于减少购物,节约资金
3、北京奥运场馆新能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必须珍惜资源 B .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可以无节制的使用 C . 国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D . 国正在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4、目前,中国一批资源型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转型试点城市辽宁省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并已实践3年。辽宁省阜新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原因是(  )
A . 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B . 地农业发展落后 C . 源型城市对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型 D . 这些城市功能更全面
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想不到”和“不敢想”的变化,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住房面积均有大幅度增长。这表明(  )
A . 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B . 要“敢想”就能取得经济的巨大发展 C . 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D . 国还需进一步增加社会事业投入
6、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7年我国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小火电2157万千瓦、小煤矿1.12万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炼钢产能3747万吨、水泥产能8700万吨。采取这这些措施()

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抑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④表明我国能源生产能力过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7、200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国务院的这一通知(   )

①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方便

②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能从根本上杜绝“白色污染”的发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8、墨西哥《标志》周刊发表了题为《中国发展的另一面》的文章,认为森林被毁、沙漠化、酸雨、河流污染、过度开发以及20%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苦涩的一面。针对这一说法。我们要()

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保护环境 ③加强资源开发管理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9、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一国策的是()
A .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B . 保护环境利于只利于当代人 C . 保护环境就不能利用和开发资源 D . 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破坏环境,等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
10、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修改后的节能法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一国策是根据我国资源利用的国情制定的

②这一国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这一国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④节约资源是国家的事,我们青少年无关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④
11、有这样一副对联:“电荒、油荒、煤荒,荒荒心惊;产能、供能、用能,环环节约。”横批是:“科学发展”。这副对联对我们的启示有()

①我国的资源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③限制工业发展是避免能源危机的唯一途径

④节约资源要从点滴做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12、2007年3月,赵玉芬院士等10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迁建议案”,反对在厦门市海沧区实施PX(一种化工产品,别名对二甲苯)项目。这一项目的投产,将会给厦门市带来巨额的利润,但这一项目也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及厦门市民的生命健康。5、6月份以来,广大厦门市民也通过各种方式,纷纷加入了反对PX项目的行列。最终,厦门市政府决定停止项目的建设,迁建他处。这一事件说明()
A . 经济发展必然要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B .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关注人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C . 为了经济的发展,牺牲一下环境是可以的 D . 为了保护环境,就要停止经济发展
13、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4自然保护区时,采取了绕避线路,专门为野生动物设置保护通道等措施。这体现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   )

①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  ②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4、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   )

①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②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加强教育宣传,增强公民人口、资源、环境意识  ⑤ 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1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正确选择,下列举措体现实施这一战略的有(   )

①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②实施再就业工程 

③实施退耕还林工厂               ④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0小题)

1、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党的      提出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       的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4、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      需要。

5、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            的协调发展。

6、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A . 正确 B . 错误
7、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如果片面地只考虑经济发展,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
A . 正确 B . 错误
8、什么是“以人为本?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节约能源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而下之法律法规。2004年4月,国务院又发出通知,确定从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同时,积极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各调整能源结构,切实处理好资源的开采、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千年之首,“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分别是“卫生用水”和“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看着这样的主题,我们不禁想起那句警世名言: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

(1)材料一说明我国正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简述这一战略的含义。
(2)“一水多用”是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法,请你告诉大家一个合理的“一水多用”的好办法。
10、综合题:

报道一:黄浦江干流上游今年首次暴发大面积绿萍现象,苏州河上绿萍密布是蓝藻即将爆发的一个“危险信号”,如何遏制新“绿魔”蔓延,已成为上海河道污染整治的新课题。

报道二:2008年3月,四川华西都市报推出了“人水和谐”系列报道,通过深度关注“水短缺”引发的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报道三:某班思想品德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家进行大小水龙头洗手实验,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如下数据:开大水龙头洗手10秒钟用水量约为1480毫升。开小水龙头洗手10秒钟用水量约596毫升,小水量洗手比大水量洗手节约用水884毫升。如果一人平均每天洗4次手可节约884毫升×4=3536毫升,一个人一年可节约用水1、2吨左右。

针对上述报道,假如你班决定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主题班会设计主题。
(2)假如人人都用小水量洗手,请计算一下你班一月节水多少?全国人民一年节水多少?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人水不和谐”的现象?至少举两例。
(4)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我们应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5)目前我国正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个小市民,你将如何去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思品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2框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