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 )
A . 有自尊心 B . 有自信心 C . 自立 D . 自强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下列属于自立的做法有(   )

① 我的衣服自己洗

② 我自己去超市、书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文化用品

③ 我能够自己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

④ 我的父母病了,我能陪他们去医院,还能在家里照顾他们。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3、学会自立,是人生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为此,我们应该( )
A . 依靠父母,完全顺从父母 B . 摆脱父母,也拒绝他人帮助 C . 我行我素,不受任何约束 D . 告别依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某市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需要由父母帮助忙整理房间,68%的学生早上起床需要父母来叫,只有12%的学生能做些简单的家务。这些数据启示我们(   )

①大多数学生缺乏自立能力

②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

③要从小培养自立意识,增强自立能力

④自立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可以由父母代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小红是个自立的孩子,她在生活中的表现有()

①自己的衣服自己洗②遇到困难时马上向妈妈求教③妈妈给她叠被子、收拾书包等④作为班干部能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⑤父母外出时,自己能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④⑤
6、有位记者在学校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些奇怪的现象:10多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扣扣子;一名大一学生和同学发生口角,就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退学;一位大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里迷路……对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只是生活中一些小事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 B . 这些学生太懒太笨,应加强学习 C . 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很难做到自立自强 D . 学生应以学业为重,生活中的小事不学也不影响自己的成长
7、美国有个富翁,规定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独立谋生一天,并称这天为“孩子谋生日”。每当这一天的早晨,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孩子送到闹市区,将其赶下车,让他自己想办法谋生一天。傍晚,他再驾车把孩子接回来。尽管往返所消耗的汽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的生活费,但这个富翁却乐此不疲地坚持这样做。对此,你的理解是()
A . 这个父亲太残忍,没有照顾好孩子的生活 B . 美国人的观念很奇特 C . 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D . 这个孩子没有自立精神
8、有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被猎人带回家精心喂养,猎人还给它们设计了温暖而舒适的笼子。小狮子无忧无虑,有吃有喝,慢慢长大了。不久,猎人不小心,让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后来,猎人外出很久没有回来,笼子里的小狮子被活活地饿死了。那只跑出去的小狮子独自在野外,饿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遇到敌人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反而活了下来。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生需自立,只有自立才能生存和发展

②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③只有回归大自然,才能培养自立能力

④我们要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而无需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A . 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
9、莎士比亚出生在斯特拉福的一个富商之家,但他16岁就外出独自谋生。他当过乡村教师,在屠宰场当过学徒,还帮人家做过书童,参加过英国远征军,做过律师。为了自立,他还漂过英吉利海峡,闯荡到荷兰、意大利。寻求自立的过程,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为其成为世界戏剧的伟人奠定了基础。莎士比亚的成功之路说明了()

①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

②只有自立,才能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

③只有自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积极服务社会

④只有自立,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0、14岁的大伟想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他可以()

①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等小事做起

②大胆走上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③通过打工挣学费,既锻炼了自己,又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④在遇到事情时尽量自己拿主意,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等,以此来锻炼自己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1、某杂志社记者曾采访发现:在21世纪,爸爸、妈妈陪着孩子走进大学校门已经成为新学期开学的一道风景线。就连有些农村的学生也不例外。这几年,农民家长就是借钱当盘缠,也要千里迢迢一路护孩子到校的现象司空见惯。这说明()

①要自立就应学会科学地支配时间

②要自立就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③要自立就应克服依赖性,增强自觉性

④作为家长,不应一味包办代替,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
12、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以下不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
A .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B . 自己的东西丢了,知道去哪里报失 C . 我是班干部,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D . 去郊游时,父母拿着所有的东西,自己轻松地游玩
13、七年级学生小力今天病了,发烧、头疼和拉肚子。早上妈妈陪小力到医院拿了药。回到家以后,妈妈说:“下午我们公司召开部门经理竞聘大会,我想去竞聘,不能在家陪你,你看怎么样?”小力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让妈妈去,我的病是家庭的大事 B . 让妈妈去,但是请邻居王奶奶来陪 C . 不让妈妈去,妈妈应该放弃事业为我服务 D . 让妈妈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14、大学新生报到的一周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爸爸扛着行李在前面走,孩子空着双手跟在后面。进入宿舍,爸爸忙着安蚊帐、铺床铺,而孩子却若无其事地与其他同学聊天。外地学生的家长一般还要住上几天,这几天水房里爸爸给儿子洗衣服成为大学里的一景。这些大学生(  )
A . 告别依赖,能独立地生活 B . 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C . 认为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别人干 D . 自己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把自己看作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人
15、怎样培养自立能力呢?以下方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要学会承担责任,从自己对自己负责做起 B . 要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履行所有的责任 C . 现在主要是培养自立的意识,长大后自立能力自然就具备了 D . 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
16、令中国学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国外的学生喜欢“打工挣钱”,帮老师洗车、帮父母做家务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学生们从不觉得做这些事情难为情,父母和老师也都鼓励学生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可以( )

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②能培养我们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③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培养责任心,提高我们的自立能力④提高我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7、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男人娶了个懒婆娘做老婆,那婆娘懒得什么事情都不做,恰好有段时间丈夫要出远门,于是给她做了一个圆圈式大饼套在脖颈上。多日之后丈夫回来,懒婆娘竟然饿死了,因为那个懒婆娘懒得连把脖子上的大饼转一下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她只把嘴巴下面的一处干粮吃了,其他部分的动都没动过!这则笑话告诉我们(  )

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②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

③拒绝依赖,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④从小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8、人生需要自立,中学生养成自立需要做到(  )
A . 拒绝老师、家长的一切教诲 B . 立足于自己当前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C . 回避与任何人沟通、交往 D . 遇事放弃己见,盲从他人
19、每到放学时间.学生家长们开着汽车、骑着三轮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早早等在学校门口, 准备接孩子回家,导致周边交通一片混乱,这一现象被称为“中国式接送”“中国式接送” (    )

A . 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全部的爱 B . 能根除孩子身边的安全隐忿 C . 会导致孩子交往能力丧失。 D .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20、小芬上大学后,主动参加勤工俭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毕业后即被知名公司录用。这说明培养自立能力要(  )
A . 摆脱父母,拒绝帮助 B . 寻找朋友,盲从他人 C . 主动放弃学习生活 D . 大胆投身社会实践

二、非单选题(共5小题)

1、有的同学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回家后,却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做家务,不整理房间。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搞好学习最重要,主动帮孩子包揽了一切。这些学生及家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一:漫画《啃老族》

《大众日报》报道:“啃老族”宁啃老不就业,“工作没前途”成理由。“端盘子倒水干一个月累不说,也就挣一两千,这样就是干下去也养活不了自己,还不如先在家玩一阵子呢。”刚满20岁就辍学在家已两年的小林电话中如此告诉记者。在岛城,“小林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学习不好或者不想上学的,一般最高学历为高职,面对职业选择,需要技术或经验的干不了,但又不甘心像以前那样在体力劳动行业实现就业,于是呆在家里成了“啃老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造成“养老族”出现和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2)联系所学知识,你想对“啃老族”说些什么?
3、《山东省新闻网》报道:小郑(化名)是一个典型的“懒虫”,在家基本不做家务。进了军训基地,一切得“自理自立”,   小小郑才洗了一天衣服,便决定将脏衣服打包回家扔给妈妈。没想到前两天收拾行李时,小郑突然发现,自己装脏衣服的 马马甲袋里,竟飞出了一些黑色的“小东西”。原来,因为下雨潮湿,混着雨水和汗水的脏衣服,居然“悟”出了小虫,这让 他他大为吃惊。
(1)上述材料中的小郑缺少的是什么心理品质?
(2)请你告诉小郑,缺乏这种品质的危害。
(3)和小郑相比,你认为你在生活中这方面做得如何?
4、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

材料一:晓跃家在菏泽农村,父母身体不好,还要照顾患病的爷爷奶奶,困顿的家境让晓跃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因此到青岛上大学后,晓跃就一边上课,一边打工干零活赚钱帖补家用。他做过家教,在医院里干过陪护员,还在一所小学里干过清洁工,负责学校4个厕所的清洗和校园的清扫。同学们都很佩服和敬重他。

材料二:家住南京的周伟(化名),今年33岁,至今还与父母合住。他的生活十分单调,每天睡到中午起床,等父母做好饭吃饱后,就去小区门口或者附近花园和退休老人一起打牌、下棋,吃过晚饭就在家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直到半夜才睡觉。周伟的父亲为此伤透了脑筋。现在,周伟每天以养老的心态在家里白吃白喝,身上没有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用句戏言,就是在混吃等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晓跃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品质是什么?

(2)这种精神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3)请你为材料二中的周华提出3条合理化建议。

5、德国人的育子观

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的内容:

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1次。

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律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2)在家里你能做哪些家务活?经常做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