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思品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 知识助我成长 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白芳礼老人把帮助孩子接受教育作为自己晚年的唯一事业,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昌盛,都离不开(     ).
A . 教育 B . 医疗 C . 卫生 D . 法律
2、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是(     )。

A . 劳动 B . 权利 C . 教育 D . 交往
3、教育的目的是(    ).

①改变人的命运  ②传授各学科知识  ③促进人的发展  ④促进社会的进步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4、“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可见教育 (  )

①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     ②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

③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             ④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5、笛福的信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说明受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     )
A . 无足轻重 B .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 . 可有可无 D . 无用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说明 (  )
A . 文明礼貌要经过刻苦训练 B . 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C . 玉石要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才值钱 D . 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勤学苦练
7、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注:简称GDP)比例达到4%;将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我们国家不断加大 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因为(     )

①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②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③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④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8、据调查,当前人们的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共识。从个人自身的发展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  )
A . 一项基本权利 B . 一项基本义务 C . 一件个人私事 D . 一种兴趣爱好
9、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中小学生住宿费。全国有3 4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寄宿生从201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便可以免费住校。从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到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 国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这体现国家 (  )

①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④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0、漫画《浇灌》体现了义务教育的  特征。(  )


A . 强制性 B . 公益性 C . 新颖性 D . 统一性
11、下列措施能直接体现义务教育统一性特征的是 (  )

①政府勒令肖华的爸爸让肖华读完初中②各省市组织骨干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③武汉公布2014年春中小学收费标准④汕头加大投入,让更多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12、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推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做出具体评估指标。学生课业负担、择校、乱收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 规划等问题都纳入督导评估范围。这项举措 (  )
A . 有助于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B . 规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指标 C . 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均衡性的显著特征 D . 明确了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具体要求
13、在我国境内,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全国各个地区都要实施义务教育。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    )特征。
A . 统一性 B . 地域性 C . 民族性 D . 公益性
14、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初中生逃学、退学、弃学务工经商现象时有发生。他们这种行为是(   )

①不珍惜受教育权利 ②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 ③对国家、对自己不负责任 ④违反义务教育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15、受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是(         )
A . 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不是我们享有的权利 B . 我们享有的权利,不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C . 不仅是我们享有的权利,而且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D . 仅仅是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16、2003年年初,南宁市人大通过议案,将扶助220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就学,让那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孩子圆了上学梦。这表明南宁市为贫困学生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 (    )
A . 师资保障 B . 物质保障 C . 法律保障 D . 安全保障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      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      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      的权利。

3、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      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4、      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它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5、义务教育具有                  的特点,其中      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标准等是      的表现。

三、材料分析(共2小题)

1、分析材料:

小丽的故事(一):

   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的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小丽的故事(二):

    小丽辍学离校,学校领导和镇文化教育办公室负责人五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小丽爸爸仍然拒绝让小丽上学。镇政府责成镇文教办对小丽强制执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责令其立即返校上学,并对小丽的家长罚款1000元。

(1)孩子上学不上学只是个人私事吗?谈谈你的看法。(友情提醒:结合材料及义务教育的含义来分析)

(2)小丽的事例说明义务教育具有什么特征?

(3)处罚小丽家长的依据是什么?

2、“大眼睛”苏明娟当年手握铅笔“我要上学”的照片为很多人所熟悉,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

(1)现在的苏明娟已从安徽大学毕业,去年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2)苏明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八下思品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 知识助我成长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