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苏幕遮》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 (共23小题)

1、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 . 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 . 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 . 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乡魂(     )

A . àn B . án
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     )

A . B .
4、对范仲淹《苏幕遮》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 .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 .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 .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5、《苏幕遮》的开头用碧云、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6、《苏幕遮》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7、根据提示填空。

《苏幕遮》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来修辞的一句是:             。

8、根据提示填空。

《苏幕遮》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的句子是:            

9、按要求填写范仲淹《苏幕遮》中的句子。

①写出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的句子:            

②请写出描写秋景色彩鲜艳浓烈、烟雾迷蒙的自然景象的句子:                        

10、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明月搂高休独倚

1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山映斜阳天接水

13、解释词语的意思。

旅思

14、解释句子意思。

山映斜阳天接水。

15、解释句子意思

明月楼高休独依。

16、翻译句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7、《苏幕遮》这首写羁旅乡愁的词,意境壮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8、《苏幕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19、试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20、“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2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曲牌名及内容。

23、《苏幕遮》这首词表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 (共1小题)

1、阅读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芳草无情”中的“芳草”指什么?

(2)本词作者是      朝代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苏幕遮》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