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5课 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分外
B . 分钟
C . 分数
D . 分分秒秒
2、读《卜算子•咏梅》,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 . 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 . 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 . 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3、属于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的修辞手法的是( )。
A . 对偶
B . 夸张
C . 拟人
D . 排比
4、《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韵脚字是( )。
A . 到
B . 报
C . 俏
D . 笑
5、对《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的政治形势的变化。
B . “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的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苦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 . “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却不抢春的风光,表现梅的谦虚。“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运用衬托和拟人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 . 词上阕重点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写梅花的精神品质,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6、朗读节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读课文《卜算子•咏梅》,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更着风和雨。(同“著”,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B . 寂寞开无主(孤单冷清)
C . 犹有花枝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D . 数风流人物(数一数)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花”暗喻 ,“悬崖百丈冰”暗指 ,“山花烂漫时”指 。
2、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3、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4、读《卜算子•咏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 。
5、《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讲的是 。
三、阅读理解(共1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把该词用现代文语言进行描述。
(2)“卜算子”是 名,“咏梅”是 ,前两句是 。
(3)“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