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9小题)

1、组下列文字注音

        擘        谕        谒        

        杵        臼         戮         

2、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闻垂帘之谕。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      

吾与足下分任之。        

谋救皇上,事不成。       

卒不去,故于难。      

君既狱,题一诗于狱壁。      

3、“至初六日变遂发”一句中“变”词性上是      ,指的事件是      

4、“旋闻垂帘之谕”一句中“垂帘”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      ,其指      

5、划分“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朗读节奏。

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之”

①旋闻垂帘之谕      

②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③再四强之      

④就义之日      

7、“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的“先生”指的是(    )

A . 光绪帝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孙中山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与现代词义没有变化的是(   )

A . 从容语余曰 B . 日不出门 C . 闻垂帘之谕 D . 方访君寓
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句出自(     )

A . 康有为 B . 谭嗣同 C . 刘光第 D . 杨深秀

二、能力提升(共14小题)

1、指下面句子的通假字。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2、指出下面句子表达的语气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呜呼烈矣!

3、指出“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一句中古今异义的字词并解释。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2)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3)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5、与“吾已无事可办”内容相关的一是 “            

6、写谭嗣同英勇就义场面的一句是“      

7、《狱中题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8、课文写光绪破格提拔谭嗣同有什么作用?

9、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做了哪些事?

10、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

11、谭嗣词对中国的变法持什么观点?请引用谭嗣同的语言分析。

12、谭嗣同为什么自己甘愿赴死却劝说梁启超逃亡日本?

13、“呜呼烈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谭嗣同临刑前说“吾有一言!”,根据本文内容想一想,谭嗣同要说的话可能与哪一句内容相关?

三、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有行者, 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 无以酬圣主。

     ……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从文中看,谭嗣同是对变化变法失望而悲观准备赴死的吗?


(2)对谭嗣同的变法思想你如何评价?

四、拓展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①不可任耶?经术②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③,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④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以急也。”帝深纳之。

[注]①文学:泛指哲学、历史、文学等知识。②经术:儒家经典。③参知政事:官名,相当于副宰相。④经:处理。

(1)王安石准备凭靠什么施政?怎么施政?用文中原话回答。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