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渡汉江》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8小题)

1、《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本诗是他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2、读《渡汉江》,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                  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3、读《渡汉江》,“岭外”一般是指      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      ,三四句是写      

4、《逢入京史》中,诗人是离故乡渐行渐远,而《渡汉江》中诗人是离故乡      ,心情不是兴奋,而是      

5、宋之问是      (初唐、中唐、唐末)诗人。

6、读《渡汉江》,“近乡情更怯”的“近”从文言的角度来看是      (词类活用),“怯”字的意思是      ,表现了诗人      的心理。

7、唐诗中表现乡愁的诗句很多,比如      

8、宋之问也写过送别诗和言志诗,前者如      (《题张老松树》);后者如      (《送杜审言》)。

二、问题理解(共5小题)

1、读《渡汉江》,前两句,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读《渡汉江》,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3、读《渡汉江》,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4、《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现的心理十分矛盾,仔细体味,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之处。

5、如果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满豁达乐观,给人莫大安慰鼓舞,一扫诗中风雨迷茫、儿女沾巾之伤感,那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明明有“无故人”“无知己”的近乎悲观的语句,为什么也给人振奋之感呢?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过 湖

俞 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渡汉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