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鸟鸣涧》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9小题)
1、读《鸟鸣涧》,本诗作者 ,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 ,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将其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为 。苏轼评其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读《鸟鸣涧》,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3、读《鸟鸣涧》,这首诗写春山之 ,如写人觉察到 ,就是突出景物的这一特点。
4、读《鸟鸣涧》,本诗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 、 、 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5、读《鸟鸣涧》,鸟鸣涧,涧是指 ,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 异常幽静的景象
6、读《鸟鸣涧》,古诗中“以动衬静”来写景的不少,如
7、读《鸟鸣涧》,“时鸣春涧中”一句中的“时”的用法是 ,它的意思是 。
8、读《鸟鸣涧》,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 .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 .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9、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 .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 .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 .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问题理解(共4小题)
1、读《鸟鸣涧》,桂花花朵极小,“桂花落”声音极细微,诗人如何能感受到?
2、读《鸟鸣涧》,怎样理解“月出惊山鸟”的现象?
3、读《鸟鸣涧》,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态的景物,它们与“夜静春山空”的意境是否矛盾?
4、《鸟鸣涧》中的“人闲”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何不同?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 , 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