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月下独酌》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7小题)
1、《月下独酌》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诗人 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 极度孤独之情,表现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 的个性。
2、《月下独酌》一诗体裁是 ,它与近体诗相对。每篇句数不限,以五言、七言较多,不求对仗,用韵较自由。
3、读《月下独酌》,诗人上场时,背景是 ,道具是 ,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 ,加上“ ”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 ,和月光下 ,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4、划分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朗读节奏。
5、读《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句表达的突出感受是
6、读《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7、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 ”。
二、问题理解(共6小题)
1、读《月下独酌》,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中的想像内容,此时诗人的感情如何?
2、读《月下独酌》,在体现诗人感受的诗句中,你觉得哪一句最动人?为什么?
3、读《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态?
4、读《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怎样理解?
5、读《月下独酌》,诗人为什么与明月、影子这些无情之物相约?
6、读《月下独酌》,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
三、拓展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