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这句话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 . 反思性 B . 革命性 C . 发展性 D . 科学性
3、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4、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哲学、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B .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 C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实现它们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①具有形而上学性②具有机械性③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④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 .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 . 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 .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 . 阶级性 B . 革命性 C . 实践性 D . 科学性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主要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   )

①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

④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

A . 实事求是 B . 群众路线 C . 独立自主 D . 党的建设
14、依据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①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③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④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建构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

A . 与时俱进 B . 实事求是 C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 理论创新
16、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省级纪念活动至少15个,各地纪念形式多样,包括座谈会、名人撰文、相关题材电视剧、图片展、画展、文艺演出等。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是因为它能(   )

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③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因为(   )

A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应对现实问题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8、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是指导我们有效改造世界的终极真理

③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9、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请回答:材料中的“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指的是什么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是“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的过程。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材料一胡锦涛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宝库作用。

材料二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理论来源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4、辨析: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5、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体现。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③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更加自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