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横塘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错误的( )
A实验记录 | B元素之最 |
①用10mL筒量取8.2mL的水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氯化钠固体 |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生活 |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人体缺钙会得佝偻病 | ①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②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
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2 | 2 | 16 | 20 |
反应后质量(g) | 17 | m | 6 | 11 |
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4:1;
⑥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2H5OH
其中正确的是(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用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②3个亚铁离子 ;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④2个铵根离子 ;
⑤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a.多数合金的熔点 各组分金属的熔点;
b.含铁的质量分数:钢 生铁;
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 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d.双氧水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催化产生的氧气量 不用二氧化锰催化产生的氧气量.
实验内容 | 操作A | 操作B | 答案 |
①制备气体 | 加药品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 | 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 熄灭酒精灯 | |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 用手捂住容器外壁 | 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 | |
④往试管中加固体、液体 | 加固体 | 加液体 | |
⑤CO还原氧化铁 | 通CO | 点燃酒精喷灯 | |

①右图中Y所代表的金属是 (填“Cu”或“Fe”);
②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常温下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③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R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C.该金属可以是Al
D.若R为Fe,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钛因常温下不与酸、碱反应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图2:
I.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置换生成金属T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 除去.
三、推断题(共2小题)

请回答:

四、探究题(共2小题)
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反应前 | 反应后 | |
Ⅰ 组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
Ⅱ 组 |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 的总质量为180.0g |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g |
【交流讨论】
①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确定组成,不选择另一组的理由是 .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假设 (填序号)成立.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
③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①从环保角度,该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
②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
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
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 .
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小赵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CO3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Mg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了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Al、Fe和Cu的实验设计,下列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2)加NaOH溶液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7.3 | n | 11.9 | … |
Ⅰ.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上表中n的值为;
Ⅱ.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
Ⅲ.列式计算:第一次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