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达标检测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A . 海上交通发达
B .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 造船技术发达
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 炫耀明朝国力
B . 开拓殖民地
C . 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 . 发展对外贸易
3、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 .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 . 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 . 大西洋沿岸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5、倭寇一般是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倭寇指的是日本的( )
①渔民 ②武士 ③商人 ④海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6、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 .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7、
下图人物是一位古代民族英雄,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8、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扫清倭寇作出重大贡献
B . 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C . 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 . 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9、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 西班牙
B . 荷兰
C . 葡萄牙
D . 英国
10、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三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其他方面一样……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1)郑和船队第一次远航的出发地刘家港是材料一所示图中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 (填字母)和红海沿岸 (填字母)。
(2)材料二中郑和“奉”的是谁的“使”?“永乐三年”是哪年?他的这一事迹有何意义?
(3)材料三批驳了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的观点,赞扬中国人在航海方面的独创性,请以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