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达标检测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开国皇帝
B . 重视发展生产
C . 提倡节俭
D . 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2、“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 )
A . 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 . 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 .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 .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4、温家宝同志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哪种思想一致( )
A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忽必烈
6、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贞观之治”
D . 陈桥兵变
7、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房玄龄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开凿大运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8、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用的敢于直言的大臣是( )
A . 房玄龄
B . 魏征
C . 杜如晦
D . 李靖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今天史学家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 . 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 .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0、“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哪位皇帝的评价(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1、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A . 她的年号叫贞观
B . 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 . 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 . 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炀帝意……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三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一的言论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2)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
(4)根据材料二,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5)根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