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4小题)
1、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 .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 . 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
C .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 .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2、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 .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 . 信号灯形成的物象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D . 信号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矿难发生后,救援队若是白天从矿井中抬出被救人员,都用毛巾遮住被救人员的眼睛,这是为了( )
A . 让被救人员好好闭目养神休息
B . 不让被救人员的瞳孔受到刺激放大
C . 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视网膜
D . 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晶状体
4、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像形成的部位是( )
A . 视网膜
B . 大脑皮层
C . 角膜
D . 晶状体
5、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1是视觉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 . 2通过调节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 .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作用
D . 物像形成于4上时,就形成了视觉
6、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位于 ( )
A . 虹膜、鼓膜
B . 晶状体、半规管
C . 视网膜、耳蜗
D . 瞳孔、听小骨
7、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右图中的( )
A . 甲和丙
B . 甲和丁
C . 乙和丙
D . 乙和丁
8、小刚爷爷奶奶都是近60岁老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则摘掉眼镜;奶奶相反,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要戴眼镜,小刚爷爷和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 )
A . 变色镜和凹透镜
B . 凸透镜和变色镜
C . 凹透镜和凸透镜
D . 凸透镜和凹透镜
9、“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作用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分别是( )
A . 玻璃体、瞳孔、大脑
B . 角膜、视网膜、大脑
C . 晶状体、视网膜、大脑
D . 虹膜、玻璃体、视网膜
10、当你在“打呵欠”时,可能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 呵欠”影响了
A . 鼓膜的振动
B . 耳廓的振动
C .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 . 神经冲动的传导
11、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 )
A . 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B . 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C . 晶状体浑浊
D . 视网膜发炎
12、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
A . 鼓膜
B . 中耳
C . 内耳
D . 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13、有些人乘车时会发生晕车现象,与之有关的耳的结构是
A . 耳蜗和前庭
B . 前庭和半规管
C . 半规管和鼓室
D . 鼓室和耳蜗
14、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 )
A . 角膜
B . 虹膜
C . 晶状体
D . 视网膜
二、判断题 (共5小题)
1、沙眼和红眼病发病部位通常在角膜。(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产生声波。
A . 正确
B . 错误
3、预防白内障应保护眼睛,不需防紫外线。(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鼻、咽、喉发炎时,可能会引起中耳炎.(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角膜和虹膜.(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努力拼搏振奋人心,小王同学观察女排比赛聚精会神。如图是观赛的有关神经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能够 看到电视里朱婷高高跃起,主要是[ ] 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了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2)小王因为看得 太专注,当他习惯性的去拿桌 上的零食时,突然手被打了一小王立即缩手,就反射类型来说,这属于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里。
(3)小王再次伸手,手又被打了一下,但是小王却没有缩手,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 的控制。
(4)小王发现排球运动员的动作特别协调,身体平衡性很好,说明这 些运动员的 (填字母).特别发达。
2、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会使[ ] 平滑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致使晶状体的曲度 造成的。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方,称近视眼,可配带 镜纠正。
(2)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中结构[ ] 发生的变化是 .
(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 ] 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 的传导在 形成视觉.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 变大.而瞳孔的大小由 调节,光线由强变弱时瞳孔的变化是 。
3、下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透明、有弹性、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 ] 。
(2)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在[ ] 上形成,其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3)图中[ ] 的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4)眼睛近视时应佩戴 透镜。
4、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模拟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
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 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
5、下图是人耳结构图,据图回答:
(1)填注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 传到 引起 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 传到 ,刺激 内的 ,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传到 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