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 . 配制培养基 B . 接种 C . 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D . 高温灭菌
2、在培养基上看到的哪种菌落是细菌(  )

A . 菌落小,表面光滑 B . 菌落大,呈绒毛状 C . 菌落大,呈蛛网状 D . 菌落呈褐色
3、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的营寄生生活的是( )

A . 枯草杆菌 B . 链球菌 C . 结核杆菌 D . 肺炎双球菌
4、培养细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是(  )

①接种   ②高温灭菌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5、在桔皮上长的绒毛状物体是什么,飘起来的物分别是什么?(  )

A . 细菌的菌落 孢子   B . 细菌的菌落 受精卵 C . 霉菌的菌落 孢子   D . 霉菌的菌落  受精卵
6、某同学在生物老师指导下进行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实验小组的江玲玲同学选用了两套培养皿,她的目的主要是(   )

A . 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 B . 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 C . 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 D . 设置对照,且实验和对照组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7、下列对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 B . 细菌的形状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C . 列文虎克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D . 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8、比较HIV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 B . 三者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 C . 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 . 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
9、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B . 低温保存食品 C . 生病时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D . 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10、下列有关霉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 . 霉菌的菌落有红、褐、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C . 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 . 一个菌落里只有一个细菌组成
11、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 . 菌落较大,呈绒毛状 B . 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C . 菌落较大,呈青绿色 D . 菌落较小,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12、在“检测不同环境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套培养皿,并且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B . 在教室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这是接种 C . 采集细菌和真菌后,还要将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 D . 用无菌棉棒在口腔采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13、下列属于真菌菌落特征的是(  )

①菌落较大    ②霉菌的菌落有的呈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    ③有的霉菌菌落呈现一定的颜色    ④菌落较小    ⑤表面光滑粘稠.

A . ①②⑤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14、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

A .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冰箱 B . 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冰箱 C .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30℃恒温箱 D . 配制培养基→接种→30℃恒温箱→观察
15、霉菌在下列哪种环境中最容易出现?(  )

A . 潮湿的沙土地 B . 潮湿的粮食 C . 干燥的衣服 D . 煮沸密封的牛肉汁
1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装置如图所示.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 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 . 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 . 甲乙会同时腐败 D . 甲乙永不腐败
17、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需要①氧气  ②水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8、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 缺少生产者 C . 没有消费者 D . 分解者很少
19、“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发现霉菌的生活环境是(  )

A . 温暖湿润 B . 高温干燥 C . 高温潮湿 D . 阴暗潮湿
20、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 . 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 . 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 . 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21、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    )

A . 孢子印 B . 孢子 C . 芽孢 D . 菌落
22、如图表示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观察它们的形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是真菌菌落 B . a菌落常呈绒毛状等形状 C . b是细菌菌落 D . b有时还有红、褐、绿等颜色
23、如图表示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观察它们的形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是真菌菌落 B . a菌落常呈绒毛状等形状 C . b是细菌菌落 D . b有时还有红、褐、绿等颜色
24、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产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

A . 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 . 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 . 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 . 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25、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 . 它们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 它们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6、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   )

①水分   ②无机盐   ③有机物   ④空气    ⑤适宜的温度   ⑥阳光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⑤
27、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 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 C .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 .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28、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           
A . 岩石 B . 荒漠 C . 矿山 D . 土壤
29、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 . 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 . 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 . 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 . 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0、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真菌生活所必需的条件 ( )
A . 水分 B . 适宜的温度 C . 有机物 D . 氧气
31、细菌和真菌最容易在下列哪种环境中生长繁殖()           
A . 寒冷干燥的环境中 B . 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C . 高温干燥的环境中 D . 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收集了6份相同的同一种树的落叶,在其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大家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如表:

方案

实验前的准备

甲组

乙组

方案一

甲乙两组均未做灭菌处理

放在无菌条件下

放在自然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

甲组进行灭菌处理

乙组未做灭菌处理

放在无菌条件下

放在自然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三

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

放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

放在无菌条件下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方案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4)这三个方案中,合理的方案是      ,其中实验组是      .   
2、小明设计了一个细菌培养实验:将甲、乙、丙三个盛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涂抹一下;丙培养基不涂抹.加盖封好后,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       .   
(2)丙培养皿的作用是       .   
(3)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须经高温灭菌处理的目的是       .   
(4)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5)预期几天后,三个培养皿中细菌菌落最多的是       .   
3、在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牛肉汁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2)洗手前在培养基上按手印,这一操作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   ).            
(2)
A . 灭菌 B . 接种 C . 培养 D . 配制培养基
(3)放在28℃环境中培养是因为      .无菌操作是为了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