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13.1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对有悔罪表现或对案件侦破有功的犯罪未成年人,检察院可以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同时,为使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设置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会受到制裁
B . 有法律做保护伞,犯点小错没关系
C . 我国只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权
D .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下列行为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
A . 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强迫其初二年级的孩子终止学业外出打工
B . 某中学明文规定不许学生出入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场所
C . 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并销毁毒害青少年的淫秽光盘
D . 学生违反班级纪律,班主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3、2004年3月下旬,教育部分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中的“要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 )
A . 违反了法律,是无效的
B . 表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再是青少年的义务
C .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 . 要求青少年更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 ( )
①夜不归宿 ②打架斗殴 ③携带管制刀具 ④进营业性歌厅、网吧和游戏机房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5、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 )
A .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
B . 母婴保健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继承法
D .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
①学习成绩差 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
③旷课、夜不归宿 ④吸食毒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7、全国人大定期开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执法检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 )
A . 在校大学生
B . 家庭困难的人
C . 有残疾的成年人
D .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4岁的占堆被父母送到餐馆打工,而且每天要干15小时。这种残酷的“磨砺”在剥夺了孩子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让他对家庭充满怨恨。据此回答,对占堆父母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
A . 占堆父母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B . 占堆父母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
C . 占堆父母的行为没有侵犯了李兵的受教育权
D . 占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好处,值得家长学习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六岁的小强整天闷闷不乐、乱发脾气、不与人交往,经常逃学、泡网吧、玩暴力游戏,还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后因盗窃被拘役。
材料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发布过一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研究报告,下表是对该报告部分数据的统计。
材料一:十六岁的小强整天闷闷不乐、乱发脾气、不与人交往,经常逃学、泡网吧、玩暴力游戏,还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后因盗窃被拘役。
材料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发布过一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研究报告,下表是对该报告部分数据的统计。
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 | 犯罪时主要想法 | 犯罪的主要目的 | |||||||||
法律意识弱 | 文化程度低 | 社区环境不良 | 不良文化影响 | 家庭关系差 | 一时冲动 | 不知道是犯罪 | 知道犯罪,但难以控制情绪 | 认为不太可能被发现 | 为了钱财 | 为了朋友 | |
76% | 30% | 23% | 22% | 21% | 65% | 46% | 27% | 16% | 42% | 39%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3)未成年人犯罪让人扼腕叹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刻不容缓!你准备如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孩子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
(2)漫画中的孩子遭受了哪种暴力侵害?
(3)漫画中父亲违反了我国哪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