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15.1矫治不良行为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不良诱惑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地靠近你,慢慢地腐蚀你。这表明不良诱惑(   )

A .   是无法战胜的,因而不能沾染 B .   会侵蚀毒害人,必须自觉抵制 C .   是可以战胜的,沾染以后再改 D .   会强烈吸引人,无法真正抵制
2、全国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16”专项行动,旨在严厉打击制售传播有害少儿出版物及网络信息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我们青少年也应做到(    )

①培养高雅情趣         ②抵制不良诱惑

③远离虚拟世界         ④养成行为习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3、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近年来,全国各开展扫毒行动,大力打击各类涉毒行为,在抓获的涉毒人员中,青少年比例有所增加。这警示我们要(    )

① 加强禁毒宣传,提高禁毒意识   ② 增强法律意识,远离公共场所

③ 认清毒品危害,拒绝毒品诱惑   ④ 保留好奇心理,绝不轻易尝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4、一条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肥嫩的蚯蚓,你们认为不会上钩的最佳办法是什么?”下列回答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 不断尝试,确认没有危险再吞食 B . 咬住钓钩,扯断钓线再吞食 C . 猛吞美味,然后再快速吐掉钓钩 D . 远离钓钩,应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5、某市初中生黄某,年仅15周岁。一次无意间进入一个黄色网站,从此便深陷其中,后来,他渐渐觉得还不够“刺激”,最终花季少年沦落为强暴女生的罪犯。黄某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要拒绝不良诱惑                                       ②进入不良网站就会犯罪

③不良诱惑的存在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④青少年要学会分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上当受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④
6、目前,有部分未成年人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既害人又害己,为此悔恨终生。这启示我们(    )

①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是学会做人的唯一标准    ②要抗拒不良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

③要明辨是非善恶,铸造良知的标尺                ④要自觉远离社会,远离不良诱惑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7、动漫作品、影视作品、手机短信、互联网上的信息……它们不乏有宣扬暴力、扭曲人性甚至传播黄色淫秽的内容混杂在其中。当面对这些不健康的文化时,我们应该(    )

A . 善于辨别并自觉加以抵制 B . 有选择地看,适可而止 C . 随波逐流,听之任之 D . 远离网络,拒绝一切网络文化
8、有些同学虽然知道长时间用手机上网对学习影响很大,但总是不能自制。你给他们的建议是(    )

①以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      ②培养学习兴趣,避开诱因

③联想长时间上网的危害          ④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监督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9、中学生小明,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由于没钱,他动起了敲诈勒索低年级同学的心思,并开始偷盗,最终被公安机关逮捕。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沉迷于网络会(    )

①浪费学习的时间             ②损害身心健康

③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     ④影响人际交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0、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总数已增加到100万人,其中青少年占74%.对此有关部门强调,禁毒工作将继续以在校中小学生和高危人群为重点。对此,你认为青少年应做到(    )

①积极配合,做好毒品预防宣传工作                                            ②只要不上瘾吸几口也无妨

③用合适的手段,积极同吸毒、贩毒、制毒行为作斗争            ④要珍爱生命、自觉远离和拒绝毒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1、“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有些网友称“00后”为“ipad一代”,网络游戏让许多孩子成为“宅童”。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

①沉迷网络是应抵制的不良诱惑                  ②“宅”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

③封闭自己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④网络对未成年人弊大于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2、“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有些网友称“00后”为“ipad一代”,网络游戏让许多孩子成为“宅童”。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

①沉迷网络是应抵制的不良诱惑                  ②“宅”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

③封闭自己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④网络对未成年人弊大于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赵晓敏与李小光是好朋友。一天,小敏告诉小光,他找到一家很隐蔽的网吧,让小光放学后一起去玩,小光左右为难,你认为小光应该(    )

A . 去,不能得罪好朋友 B . 去,反正没有危害社会 C . 不去,劝他一起去台球室 D . 不去,控制自己,拒绝诱惑
14、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1.6%是通过吸毒,而吸毒者又有很多不良嗜好,经受不住外来的不良诱惑,跌入“雷区”。因此,我们中学生为了防止进入“雷区”,正确的做法是(    )

①管住自己,克服不良嗜好                  ②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沉迷网络游戏                                   ④经常吸烟酗酒

⑤坚决拒绝“黄、赌、毒”的诱惑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⑤ D . ①②③④
15、“佩带手机”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诱惑,对此我们应该(    )

①合理使用手机,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有益助手   ②做到“我的手机我做主”,充分发挥手机对自己的一切功能

③遵守学校的规定,视手机为“粪土”,对此嗤之以鼻        ④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自律

A . ①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
16、下列对青少年吸烟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可能引起思维能力退化和智力功能损伤 B . 增加父母负担,诱发不良行为 C . 助长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 D . 促成不良交往,必然导致犯罪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中生小磊在一次地震中失去了父母,是父母在地震中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他。小磊子啊痛苦中明白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唠叨”原来其实是一中幸福!小磊在亲朋好友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刻苦努力,他想用自己的勤奋创新回报亲朋好友、老师和社会。

材料二:初中生小江父母在外地打工,小江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小江看到自己的“哥们儿”抽烟,也跟着抽,还跟着他们有了一些赌博和小偷小摸的行为,老师教育他,他却顶嘴说:“我又没有违法犯罪,干嘛大惊小怪!”

(1)材料一中因地震给小磊造成的挫折属于什么因素造成的挫折?

(2)怎样战胜挫折?

(3)请你对材料二中小江的言行进行分析。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看如图漫画,认真思考。


材料二:2015年9月,四川一名13岁少年小武为了抢劫一部手机,将汽油泼向素不相识的女教师,纵火将对方烧成重度烧伤。这一低龄重罪案件,再次掀起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热议。

(1)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气?

(2)漫画中的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3)为了教育广大未成年人遵纪守法,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4)材料一,材料二给你哪些启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31曰,四川省成都市中院通报该院近五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

2011﹣2015年犯罪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率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89.45%

862

616

398

355

344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犯罪未成年人中有50%生活在单亲家庭;绝大多数犯罪前发生过不良行为,有过吸烟与喝酒经历,网络成瘾或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个别未成年人受过家长、老师辱骂、体罚、家庭暴力伤害等。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时,绝大多数没有想到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个别人甚至并不清楚自己行为触犯法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对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有何启示。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

大课间,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论最近玩的网络游戏。小明说:“最近玩《英雄联盟》状态太好了,场场超神(连续击杀敌方8人),爽!”小强说:“我省了一个月的钱,昨天刚刚买了一个未来战士的皮肤(一款游戏道具)哈哈哈,帅爆啦!”小刚说:“《英雄联盟》有什么好玩的,咱们一块玩《穿越火线》吧!”小红和小翔听到他们的对话,分别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辨析。

四、填空题(共1小题)

1、“同学间打扑克、玩麻将时玩一点‘小钱’,可丰富课余生活,知识消遣,不是赌博,没必要加以禁止。”这种观点对吗?你是怎么看的?

判断:
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人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15.1矫治不良行为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