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举办的“亲近中华戏曲之美”讲座上,斗芳、雨润、拂云,几位泰国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模仿中国戏曲中的兰花指。还有的在同伴脸上画着脸谱,尝试扮演戏曲中不同的角色行当。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体验到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

③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外国人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南非政府从2016年起开始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两年多来,汉语教学试点在南非部分中小学顺利启动。继南非之后,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也纷纷将汉语纳入了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非洲大陆的“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这说明(    )

A . 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 B . 中非文化没有什么差异 C . 外来文化不再波中国所学习和吸取 D .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3、以“欢乐春节”为代表的中国新春文化走出去活动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2018年2000多场“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展开。春节正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节日。中国新春文化走向世界(    )

①增进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②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具魅力

③说明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由中国承建的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自2008年1月开工动士,至2018年实现并网发电,历经十载寒暑,方成千秋之功。该项目除了给当地带来生活便利和经济增长之外,也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建筑从业者。一些参与工程建设的巴籍员工表示,在工作中收获的经验和技术将使自己及家人受益一生。这说明(    )

①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③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

④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16年增长6.9%,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这表明(    )
A . 中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B . 中国决定世界经济发展 C .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D .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6、近年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    )
A . 表明中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B . 源于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世界最高 C . 说明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D . 需要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成为国际秩序的唯一建设者
7、合作共赢走新路,拓展“朋友圈”,中国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提供中国答案;全球治理探新径,直面大变局,中国为世界经济走出迷途注入强大中国正能量;命运与共赴新途,中国心系全世界,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绘制宏伟蓝图。这说明(    )
A . 我国即将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B .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C . 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D . 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力量
8、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方案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在世界范围内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充分体现了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与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展示了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表明(    )
A . 中国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 B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 C . 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D . 中国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9、种茶喝茶本是中国人的“专利”,但现在已经传遍了世界。汉语的茶也跟着走遍了世界,英语“Tea”就是汉语闽方言“茶”的音译,而中国在进口咖啡这种饮料的同时,也引进了“咖啡”这个词。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我们应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 B . 我们应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C . 面对不同文化.应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D . 西方文化都是先进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借鉴
10、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要大胆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明 B . 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C . 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长处 D . 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明
1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沉寂了300年的诗句,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借助现代表现手法重新唤醒,一夜爆红。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 全盘吸收,兼收并蓄 C . 批判继承,保守残缺 D .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12、2100多年前,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为沿途各国文明的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为促进不同民族、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时光飞逝,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在文明交往方面我们应该坚持(    )

①海纳百川,全面吸收外来文明

②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③和而不同,平等交流,互学互鉴

④以我为主、唯我独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简答题(共2小题)

1、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写道:“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从访问英国时谈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法门寺的域外琉璃器;从与印度总理莫迪的“西安会见”,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宝蕴楼茶叙”,每逢出访或在国内举行外事活动,习近平主席经常在署名文章、演讲、活动中观照“文明交流互鉴互存”这一话题,这几乎成为外事活动的“标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善于发现、欣赏、借鉴其他文明的价值,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1)文明为什么要“交流互鉴互存”?
(2)中学生应该怎样增长智慧,对待不同文明?
2、文房四宝、活字印刷、甲骨残片、译著展示、书法表演……中华文化符号和相关展示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掀起一阵中国风。2018年4月26日,联合国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表题为《展示中文博大精深,传播中华悠久文化》的文章,赞扬了中文的无穷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中国的崛起,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学习中文。
(1)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学习中文,这说明了什么?
(2)在多元文化前,你能给青少年如何学习提些建议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