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 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 . “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2、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 立定跳远成绩为6米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 C . 实心球的质量是10千克 D . 掷实心球成绩为6.5米
3、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 测量液体温度 C .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 D . 盖上盖玻片
4、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细胞有关 C . 细胞核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D .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细胞能够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动
5、在冰箱里冷冻的肉融化后会流出一些液体,造成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流失,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判断是细胞的哪一结构受到伤害造成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6、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
A . B . C . D .
7、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 . 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不是种子植物 C . 无花果在结出果实时,看不到花,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D . 我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8、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 . 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 . 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 . 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9、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 .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 .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 . 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10、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
A . 地形图 B . 电子地图 C . 人口分布图 D . 气候分布图
11、试根据图中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  )

A . 学校操场在教学楼东面 B . 传达室在学校的西南角 C . 学校的大门朝西 D . 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12、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B . 海浪的冲刷 C . 台风的影响 D . 气温的变化
13、关于能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岩浆岩 B . 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 . 含有生物化石 D . 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1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
A . 酒精挥发 B . 食品腐烂 C . 铁棒磨成针 D . 花香四溢
15、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 千克/米3)(  )
A . 4克 B . 10克 C . 12.5克 D . 8克
16、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蒸发 D . 升华
17、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18、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
A . 铁球 B . 木球 C . 铝球 D . 铅球
19、下表是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28

-38.8

-117

-95

沸点/℃

1 740

357

78

111

A . 铅在350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 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C . 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 . 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
20、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第4分钟时,水开始沸腾 B . 在第6分钟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 C . 在第4~6分钟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D . 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      的刻度尺;

(2)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      ,则走廊的长度约为      

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F中B、E所代表的生物名称:B      ;E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均填字母代号)

3、于谦有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所述岩石属于      岩,这种岩石中      (填“能”或“不能”)找到生物化石。

4、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小楚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乙),接下来她应调节的是      (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

5、周日,小明和小红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F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称      

(2)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DA和EB间的      处。

(3)适宜攀岩运动的是      地。

(4)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千米。

6、仔细观察某学校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地图是用      来判断方向的。

(2)综合楼在体育馆的      方向。

(3)如果按照地图三要素来看,此地图少了什么?答:      、图例。

(4)该学校的经纬度大约是(120° E,31° N),由此判定它位于      半球和      半球及      (填“高”“中”“低”)纬度地带。

7、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下图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8、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器,为了使它通电后能快速升温,在电暖器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      的液体。为了防止电暖器发生爆裂,内部充入的液体还应该具有沸点      的特点。

9、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10、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千克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克,体积为20厘米3 , 则样本的密度为      克/厘米3;课桌的体积为      3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小宇同学就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4)有人认为小宇的实验没有说服力,为什么?      

2、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克/毫升、9克/毫升、3克/毫升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毫升,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      (填“具有”或“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      (写出一点即可)。

3、                        

(1)图a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第10分钟后,海波的熔化将      (填“继续”或“停止”)。

4、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芳第一个完成了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克;

B.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克;

C.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当量筒内液面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      毫升。

(2)小芳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ρ=      克/厘米3

(3)小芳同学的实验会带来很大误差,你认为测量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另一个同学很快想到: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小芳同学主要实验步骤的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小上述误差。这位同学调整后的主要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5、下图是某同学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时记录下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观察过程中,最先观察到的图像是      
(2)由④到⑤,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由⑤到②,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
A . 移动装片 B . 调节光圈 C . 调节反光镜 D . 转动转换器
(4)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下列哪组结构(  ) (4)
A . 细胞壁和液泡 B . 细胞膜和细胞质 C . 细胞质和细胞核 D . 细胞核和细胞膜
(5)口腔上皮细胞的亮度比较大,要观察到清晰的细胞核,必须要对它进行染色。在实验中常用      进行染色。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厘米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2、人民英雄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自青岛运来,碑芯石成品高a=14.7米,宽b=29米,厚c=1米;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 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为3 000多平方米,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面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了博物馆,找了当年的“芯石”的样品,测其体积为14厘米3 , 质量为37.8克。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条件求出下列几个问题:
(1)碑芯石的体积是多少?

(2)碑芯石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3)碑芯石的质量是多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