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合理的是    (    )
A . 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B .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 . 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D . 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8℃
2、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3、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 . 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 . 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 . 汽车的速度约为 26.15 m/s D . 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4、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 .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 .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5、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三者都有
6、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 .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7、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振幅 D . 音色
8、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 .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9、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 .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 .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 .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 .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10、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 .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 .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 .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 .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 .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12、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 . 防止嗓声的产生 B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在人耳处减弱嗓声 D . 防止风吹到头部
1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4、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所示的虚线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

A .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 .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C .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 .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15、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 . 2.41 cm B . 2.357 cm C . 2.35 cm D . 2.36cm
16、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 B .   C . D .
17、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mm
A .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 . 茶杯的高度是10 C .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2018年5月13日,载有舰载机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我们看到航母甲板上,黄色的线,是因为线      黄光。航母在海面上航行时,所受浮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时,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      的。
2、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定义公式是 ,又把单位时间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假设一个物体初速度是v0 , 经过t时间后的速度变为vt . 请你依照速度的定义式,用v0、vt和t表示出加速度的定义式:      
3、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信息三:      

信息四:跑步者的速度是      m/s。

信息五:骑车者的速度是      m/s。

4、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5、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作测温物质。

6、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      处(选填“起点”或“40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      s.
(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      m/s.
2、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      ;vBC=      ;vAC=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T1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

由表中可知:

(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
(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
(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
2、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当车的速度为80km/h时人的反应时间为多少s。
(2)若速度为100km/h.则前后车距至少应不少于多少m。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