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20课 捕蛇者说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的注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可以大风          已:      

②太医以王命之      聚:      

其租入            当:      

④今吾为之十二年    嗣:      

⑤几死者矣          数:      

⑥若之乎            毒:      

⑦余将吿于事者      莅:      

吾不为斯役        向:      

⑨则久已矣          病:      

⑩乡邻之生日        蹙:      

其地之出          殚:      

⑫饥渴而顿踣         顿踣:      

寒暑             犯:      

⑭往往而死者相也   藉:      

隳突乎南北         隳突:      

⑯尽吾齿             齿:      

⑰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俟:      

⑱岁其二           赋:      

⑲貌若甚者         戚: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余闻而愈 B . 汪然出 C . 则久已 D . 死肌,杀三虫
4、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然得而之以为饵      

而献焉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      

④君将哀而之乎      

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不同含义。

①甚:貌若戚者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      

②若:更役,复若赋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已:可以大风      

比吾乡邻之死则后矣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7、文学常识填空。

①《捕蛇者说》选自《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      ,宋朝有      

②“说”为古代一种      文体,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      ”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现实。
(2)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3)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4)“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可翻译为:      

二、课内精读(共1小题)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永州之野产异蛇”,其中的“异”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2)文章第四段叙述蒋氏与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处境?
(4)体会下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余闻而悲。

②苛政猛于虎也。

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柳宗元写蒋氏沉痛的诉说有何作用?

三、拓展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公狐白之裘     被:      

而知人之劳     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3)文中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说说《捕蛇者说》和本文中的统治者有何不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20课 捕蛇者说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