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有关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光合作用     C . 钢铁生锈 D . 切割玻璃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有关蓝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液氧、固态氧都为淡蓝色 B .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后溶液呈蓝色 C . 煤炉中煤层上方的火焰呈蓝色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我们在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 分子可以再分 D . 分子很小
5、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下列行为中,对改善环境状况没有帮助的是(   )

A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B . 用工厂废水浇灌菜地 C . 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 D . 随手关灯,低碳生活
6、2018年1月6日,巴拿马籍油轮“桑崎”与一艘香港货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起火,该船装有13.6万吨凝析油(石油的一种),大量石油燃烧和泄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关于石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是主要含有碳、氢元素的混合物           B . 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C . 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 . 石油直接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烟尘等污染物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白磷的着火点是40℃,所以冬天将白磷露天保存也很安全 B . 木柴比煤块容易点燃,说明木柴的着火点较低       C . 扑救森林大火时,常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D . 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8、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 . 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C . 有些反应必须要在溶液中才能进行 D .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9、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液氮可用于医疗麻醉              B . 氧气可用于气焊是利用其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C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导致酸雨      D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10、号称能预防癌症的“神药”白藜芦醇(化学式:C14H12O3),多年以来在网络上销售火爆。对此,国家食药监局发布虚假广告提示,称该产品广告宣传中含有“违法宣称功效或承诺治愈率”等虚假内容。下列关于白藜芦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白藜芦醇由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 . 白藜芦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 .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11、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的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B . 质子数相等的离子一定是同种离子 C .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一定相等     D . 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2、在A+3B=2C+2D的反应中,7gA和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若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 11g B . 17.5g C . 22g D . 44g
13、如图表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3℃时,X的饱和溶液一定比Y的不饱和溶液浓 B . t2℃时,等质量的X、Y的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 . 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D . t3℃时的X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小
1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操作

A

CO2

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B

NaCl

KNO3

蒸发结晶法

C

CO

CO2

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D

FeSO4

CuSO4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5、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 两个反应的条件均为“加热” C . 两个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D . 两个实验中,试管或玻璃管内固体质量的减少量都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6、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 向等质量的两种金属粉末中,加过量稀硫酸 C . 在密闭容器中混合镁与稀盐酸 D .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打磨过的铝片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单质      ,   

(2)属于第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      

(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4)三个乙醇分子      

2、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相关的问题。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是利用其      性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请回答:

(1)焦炭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高炉炼铁得到的并不是纯铁,是一种含铁的合金,请你写出该合金的名称      

4、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写出图中P点的意义      

(2)要使t1℃的C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加入C     ④蒸发水

(3)t2℃时,将溶液质量相等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1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4)将溶液质量为300g的A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      

5、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硫酸铁和硫酸铜(溶质之间不发生反应)。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绿矾(FeSO4·7H2O)并得到副产品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已知步骤I中,铁与硫酸铁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Ⅰ中,加入的铁屑应过量的目的是      

(4)步骤Ⅲ得纯铜的方法是:加过量X、过滤、洗涤、干燥,其中X是      (填名称)。

6、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紫色石蕊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存在的是      (填化学式)。

(2)向硝酸银、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为无色,过滤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等。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银离子、亚铁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回答下列与基本实验有关的问题。

【实验一】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为: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④溶解 ⑤装瓶贴标签

(1)步骤②中,如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放了纸,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
(2)步骤③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3)步骤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实验室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某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填序号)。 (4)
A . 该气体难溶于水 B . 该反应需要催化剂 C . 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 . 反应物都是固体
(5)晓辉同学打算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但他发现锌粒用完了,只找到了镁条。小跃同学提出只要选用合适的发生装置,用镁条代替也能顺利完成。下列发生装置中,应选用的是      (填序号)。

2、某同学向100.00g水中加入0.56g氧化钙(见下图A),并设计了后续实验方案:

(1)氧化钙的俗称是      

(2)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室温下,将B中白色浑浊液变为C中无色澄清液的“操作I”的名称是      

(4)测得C中液体质量仍为100.00g,则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5)如操作II为通入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如操作II为加入少量某固体,则该固体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氧化钙             ②冰块           ③氯化钠           ④氢氧化钠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打算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分布均匀,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他们向大烧杯中先加入47.2g某浓度的稀盐酸,然后将10.0g石灰石样品粉末平均分4次加入,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如下:

加入石灰石样品的次数

1次

2次

3次

4次

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

0.88g

1.76g

mg

2.2g

请计算:

(1)上表中m=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第四次加入石灰石样品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重庆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