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 功夫深,铁杵成针 B . 佳节到,焰火缤纷 C . 春天来,冰雪消融 D . 美酒开,满屋飘香
2、印度洋海啸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 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 B . 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 . 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 . 饮用前加热煮沸
3、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

A . 电子 B . 中子 C . 质子 D . 原子核
4、小刚要检验妈妈的钻石戒指是真还是假,下列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铁锤砸 B . 火烧 C . 测密度 D . 玻璃刀刻划
5、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 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 B . 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 . 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 . 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6、下列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2O表示两个氧分子 B . 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 . 表示一个铝离子 D . 3CO表示三个一氧化碳分子
7、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B . 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 . 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D . 用此方法加热烧杯就不需要用石棉网了
8、在化学反应2A+B═2C中,设有6克A与B完全反应生成14克的C,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 7 B . 14 C . 28 D . 56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 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 . 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 . 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 .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10、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则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2 , 生成CO2的质量为(    )

A . 14g B . 11g C . 7g D . 10g
1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 .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数量不变 B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 .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改变 D .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组成中(    )

A . 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 .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 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 .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14、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 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 无法确定
1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 . 4:9 B . 8:1 C . 10:11 D . 31:44
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 . Cl2 B . KNO3 C . H2 D . NaOH
17、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质量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8

2

1

反应后质量/g

13

4

2

未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 . B物质是生成物 C . C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 反应后D的质量是14g
18、在反应C2H4+3O2 2CO2+2H2O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

A . 1:3:2:2 B . 28:48:44:18 C . 28:96:88:36 D . 6:3:4:4
19、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 . 2:3 B . 2:1 C . 3:2 D . 1:1
20、已知化学方程式:R+2O2 CO2+2H2O,则关于R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只含有碳元素 B . 只含有碳、氢元素 C .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①在催化剂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氮气并生成二氧化碳;②再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完全氧化.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根据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寓示的含义是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4)请你再举两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例1:      

例2:      

3、按照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性质

用途

示例:一氧化碳

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作燃料

①金刚石

           

刻划玻璃

②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③氧气

           

           

④           

           

           

4、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1)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②收集有关资料:双氧水是一种无色      ,二氧化锰是一种      ;反应条件      ;氧气的密度      于空气的密度且      水.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④进行科学实验.

5、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Ca(OH)2═CaCl2+2H2O+2NH3 .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1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1)明确实验目的:      

(2)收集有关资料:      

(3)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④进行科学实验.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小宇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4.4g,试求:①生成氧气为多少克?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设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为1.4g/L)②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有多少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