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经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 B . C . D . 孢子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读液体体积 D . 滴加少量液体
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4、珊瑚一般生活在温暖洁净的浅海环境中,在广西喀斯特地貌地区发现古代的珊瑚化石,下列作用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

A . 海陆变迁 B . 流水搬运 C . 风力堆积 D . 火山喷发
5、如图为某同学对细胞结构所做的标注。其中,标错的地方有 (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6、下列生物特征中,可作为区分鸟类、哺乳类的分类特征的是 ( )

A . 身体是否被鳞片 B . 是否胎生哺乳 C . 是否用肺呼吸 D . 是否生活在水中
7、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 .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 . 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8、如图中(a)、(b)、(c)为三种测量木条MN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

 

A . 图a是正确的 B . 图b是正确的 C . 图c是正确的 D . 都有错误
9、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 . 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 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 . 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10、2018年11月26日凌晨7时57分,台湾海峡发生了6.2级地震,杭州市有明显震感。下列关于地震来临时逃生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在一楼窗前,可直接跳窗逃走 B . 如果在教室内,要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之间(或桌下),头部低于课桌 C . 服从统一指挥,有序快速离开,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D . 选出后,迅速跑到空旷地带,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11、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C、2℃、1℃、0'C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12、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 装片、目镜 B . 装片、装片 C . 目镜、目镜 D . 目镜、装片
1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 B . 人体的密度约为1kg/m3 C . 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D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14、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C .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D .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15、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 3.0×103kg/m3   10g B . 1.7×103kg/m3   10g C . 1.4×103kg/m3   20g D . 1.0×103kg/m3   20g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填序号,下同),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的是      ,用来给物质加热的是      

 

2、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与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从外形和运动方式等方面比较娃娃鱼和鳄鱼,可以看出娃娃鱼是爬行动物      
(2)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分别是肌肉组织、骨骼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      cm3 , 则盐水的密度是      g/cm3 ,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4、如左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右下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5、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      现象;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6、读图回答: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2)有关B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
A . 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B . 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 . 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 . 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7、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玻璃瓶的容积是      cm3 , 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      ;玻璃球的密度是      g/cm3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下列是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l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2)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2)
A . 清水、清水 B . 清水、碘液   C . 碘液、清水 D . 碘液、碘液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偏在视野的右上角,应向      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阻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      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      。(写出一点即可)
4、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

⑴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⑵如图乙所示,将壶盖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20cm3 , 则壶盖的密度是      g/cm3

⑶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⑷小丽接着用现有的器材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丙图中A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A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      (选填丙图中“B”“C”或“D”)。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科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小科同学制作叶片、叶柄和莲藕结构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在植物的分类上,莲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藕断丝连”的“丝”来自莲的      组织。
(2)如图为小科制作临时装片时某步骤的操作示意图,为了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小科应用镊子夹起      ,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3)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观察时,最后微调      ,直至物像最清晰。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      地。
(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5)该地的地形属于      (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3、如图所示,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问。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3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

(1)由材料可知,气凝胶具有密度      (填“大”或“小”)的特点。
(2)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金属块上涂上6×10-3m厚的气凝胶。结果在1kg的炸药爆炸中气凝胶毫发无损。若金属块的表面积为5m2 , 则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为多少千克?
(3)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质量高达1.58×105kg,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钢的密度7.9×103 kg/m3)
4、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2 , 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