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 . 突袭波兰 B . 进攻苏联 C . 偷袭珍珠港 D . 包围斯大林格勒
2、历时200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此次会战是(    )
A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 . 诺曼底战役 C . 莫斯科保卫战 D . 凡尔登战役
3、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 . 珍珠港事件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战役 D . 柏林战役
4、《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 . 开辟欧洲战场 B . 打败法西斯 C . 粉碎日本侵略 D . 建立联合国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明确要求将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士,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性文件是(    )
A . 《开罗宣言》 B . 《九国公约》 C . 《凡尔赛和约》 D . 《联合国家宣言》
6、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
A . 德国突袭波兰 B . 苏德战争的开始 C .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战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欧战场    ②苏德战场    ③东方主战场    ④太平洋战场

A . ①④②③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③②
8、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
A . 卢沟桥事变 B .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 德军进攻苏联 D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9、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 D . 德国无条件投降
10、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 .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 .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1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 . 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 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 . 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 . 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13、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诺曼底登陆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柏林战役
14、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C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 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英美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什么?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议?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
(4)“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胡佛村”

图(c) “飞机”

图(d) 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加国家的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物资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图(c)和图(d)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它们的使用,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飞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日本哪两座城市在二战中遭到了核武器的袭击?
(3)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此有何感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