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中学初二第二次月考物理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清晰地看到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据这个实验可推测出(  )


A . 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 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 D .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2、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

②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③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

④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 .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 .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C . 夏天,如把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D .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5、舞台上,没有其它光源,只有一个追光灯.演员穿着红色上衣,追光灯发出的白光照在演员身上,观众透过绿色太阳镜观看,看到演员上衣的颜色是(  )

A . 红色 B . 绿色 C . 白色 D . 黑色
6、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小李用作图方法说明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 40cm B . 30cm C . 20cm D . 10cm
8、如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②① B . ③① C . ②④ D . ③④
9、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 .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1、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湖中的倒影 B . 碗中的筷子 C .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 . 镜中的陶罐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2、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      的效果好一些.这是因为用0℃的冰冷却物体时比0℃的水多了一个      过程,要      大量的热量.沸油烫伤比同质量的沸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3、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      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      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      


4、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5、我们看到水面下鱼儿在云里游动,那么看到的“鱼儿”是      像(填“虚”或“实”),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看到的“云”是      像(填“虚”或“实”),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6、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平面镜的作用是      .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则应将投影仪      (靠近,远离)屏幕.

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      . 光线是从      斜射入      


8、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三、实验题(共8小题)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F、G各点(如图示) 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大的实像;

(2)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小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不出现像.

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增大、减小),且折射角总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反射角等于      度.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3、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

(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      态;(填“固”或“液”)

(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      min.

4、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观察白纸上的光斑.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上述过程中.

(1)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状与      的关系(选填“小孔形状”或“小孔大小”);

(2)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增强”、“不变”或“减弱”);

(3)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

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中纸板要和镜面      

6、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把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如图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      (填“左方”或“右方”)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为止,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

(2)如果实验中蜡烛燃烧后变短了,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光屏应该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小捷将光源移至距透镜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4)如果将光源移至距透镜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为了看到像人眼的位置应和蜡烛      (同,异)侧.

(5)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些(选填“强”或“弱”),焦距变      (长,短).

(6)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

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8、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 ,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由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将通过A点,试在图中确定这条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2、在图中虚线处画出合适的透镜.


3、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中学初二第二次月考物理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