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城南)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判断题(共6小题)

1、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武昌的新军工程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最终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
A . 正确 B . 错误
2、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A . 正确 B . 错误
3、无论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A . 正确 B . 错误
4、苏联军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 . 正确 B . 错误
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充分表明了正义必将战争邪恶,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来共同维护。
A . 正确 B . 错误
6、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 正确 B .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

1、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其“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

A .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B . 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 C .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 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
2、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民主、科学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抗日救亡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②④③
3、“日本帝国主义凶狠残暴,在中国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以下与材料相符的罪行是(    )

①南京大屠杀      ②凡尔登绞肉机       ③ 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   ④对国统区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⑤细菌战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⑤
4、一名导游向游客作如下解说:“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领导在军事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正是由于推行了这些错误主张,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造成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这群游客游览的会址最有可能是在(    )

A . 北京 B . 延安 C . 遵义 D . 瑞金    
5、一位英国政治家说: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朋友”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英国 D . 意大利
6、“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②启发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⑤促使社会习俗发生很大变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7、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 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8、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 . 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 . 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 . 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 . 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9、下列人物中,没有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

A . 李大钊 B . 毛泽东 C . 董必武 D . 张国焘
10、根据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判断。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    )

A .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 . 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C . 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 D . 必须坚持土地革命
11、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红军长征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丁: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A . 乙、丁 B . 甲、丙 C . 乙、丙 D . 丙、丁
12、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事件,哪些是在上海发生的?(    )

①最早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一

②一二八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签订《双十协定》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3、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此举的目的是(    )

A . 保障企业基本利润 B . 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C . 促使企业采用高新技术 D .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14、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的是(    )

①西安事变的爆发

②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④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5、那个臭名昭著的阴谋想牺牲一个小国的利益来保全大国的和平,结果那个叫希特勒的纳粹分子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这句话中“很好的一课”是(    )

A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 . 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党 C . 英法遭到法西斯侵略 D . 纳粹德国突袭苏联
16、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 . 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 . 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 .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 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17、在二战的国家首脑会议中,有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是(    )

A . 开罗会议 B . 德黑兰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平 D . 波茨坦会议
18、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③②④
19、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

①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在联合国的领导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④二战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欧美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③④
20、台湾被日本侵占和回到祖国怀抱的时间分别是(    )

A . 1931年  1945年 B . 1894年  1949年 C . 1895年  1945年 D . 1894年  1937年
2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 发生背景 B . 发展历程 C . 胜利原因 D . 历史意义
22、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 . “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失败 B . 毛泽东因抽到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C . 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D . 该事情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23、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 .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B .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 .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24、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4—1945年

团结抗战,去除倭寇

1945—1949年

A .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

1、有一同学在复习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进程时用年代尺概括如下:

(1)写出B处和E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A和B两个事件在追求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各有什么不同?
(2)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前进,请用所学知识说明。
(3)结合年代尺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2、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清朝末期哪些思想观念逐渐被中国人接受?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实践成果?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历史依据,并回答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怎

样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军事上的表现。
(3)结合历史材料卡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
(4)时事资料卡中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的发言,请问是每年的几月几日?说说中国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材料四:……(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1)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列举国共两党抗战史实各一例。
(4)面对共同的敌人,说出各国走向联合的标志。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在军事上互相配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

交战双方

1946.6-1948.8军队人数的变化

机动兵力

士气

后方

共产党

130万→280万

高昂

巩固

国民党

430万→365万

低落

危机四伏

材料二: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余万人,国民党军队80万人,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先后在碾庄、双堆集歼灭大量军队,最后在陈官庄全歼了敌人。

——华师大版八上教材

材料三: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率部队出城待编。1月31日解放军接管城防,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入城,沿途受到各界人民热烈欢迎。

——华师大版八上教参

(1)根据材料一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2)材料二是对哪个战役的描述?
(3)材料三的史实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城南)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