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成语中不含有机械运动的是(   )


A . 背道而驰 B . 奔走相告 C . 比比皆是 D . 必由之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 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 .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 . 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 .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4、某中学生按正常速度步行4km,所需时间大约是(   )


A . 40s B . 8min C . 1h D . 4h
5、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


A . 1h B . 5min C . 50s D . 10s
6、百货大楼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扶梯走上去要3min,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的时间为(   )


A . 0.04min B . 0.02min C . 0.25min D . 0.75min
7、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A . 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 B . 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 C .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8、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9、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3:5,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 . 3:5 B . 1:2 C . 5:6 D . 6:5
10、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 . B . C . D .
11、

神舟十号运载火箭全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像,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 . 5m/s B . 9m/s C . 12m/s D . 15m/s
12、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 .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内,我们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


A . 30km B . 500km C . 1800km D . 108800km
14、

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


A . 30km B . 35km C . 40km D . 45km
15、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


A . 0.5s B . 1s C . 30s D . 60s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      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      来比较快慢的。

2、

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      km/h.

3、

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4、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秒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5、

现有30包大米,总质量为150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      W;为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      包,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是      s.(g=10N/kg)

三、探究题(共5小题)

1、

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       

(3)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2、

 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20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

3、

 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求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明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 别为h1和h2 , 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 , 且h1<h2<h3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当下落高度一定时,       

(3)比较         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球在下列过程陷入沙面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陷入沙中后到小球静止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4、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5、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