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④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⑤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过快,使少量溶液溅出.
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用如图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20%稀盐酸,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存在的错误有 ; ; .
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用,瓶内溶液的质量为 g.
(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可能有 .
(4)若量取浓硫酸时采用仰视的方法,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9.8%(填“>”、“=”或“<”).
(5)若取该9.8%的稀硫酸100g与足量的镁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计算:需要NaCl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 .
(3)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4)配制时应选择 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三、探究题(共4小题)
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①配制的主要步骤为:计算、 、溶解.
②设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请列出V的计算式 (不必算出结果).
③现提供甲图仪器,仪器a的名称为 ;配制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①实验室制取CO2 , 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固体溶质时,按如丙图流程操作.此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 操作Ⅱ的名称是 .
②如选用另一发生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