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


A . 取用氯化钠固体     B . 量取蒸馏水 C . 氯化钠溶解    D . 溶液装瓶贴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B . 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因为其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C .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的溶解 D . 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3、配制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选用不当的是(  )


A . 10mL量筒 B . 电子天平 C . 玻璃棒    D . 烧杯
4、某实验小组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进行的下面操作中,造成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 . 选用空气中久置的NaOH固体 B . 称取NaOH时,天平指针略向左倾斜 C . 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取数据 D . 转移配得溶液时,少量溶液洒落瓶外
5、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计算需氯化钠3g、水47g B . 将氯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 C . 将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 .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并贴好标签
6、在配置5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情况可能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④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⑤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过快,使少量溶液溅出.

A . ①②③④⑤ B . 只有②③    C . 只有①②③ D . 只有②③⑤
7、

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质量为10g B . 溶解固体氢氧化钠时放出大量的热 C . 配制时所需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量筒、托盘天平、烧杯、酒精灯 D . 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
8、

用如图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20%稀盐酸,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 胶头滴管 B . 量筒 C . 烧杯 D . 电子天平
9、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托盘天平 B . 烧杯 C . 蒸发皿   D . 量筒
10、有人设计下列实验步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其中不必要的是(  )


A . 计算:确定所需要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B . 称量:按计算结果称取氯化钠的质量,量取水的体积 C . 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溶解于所量取的水中 D . 验算:计算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11、“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


A . 甲同学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 B . 乙同学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C . 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 D . 丁同学用废弃的包装药物胶囊的铝塑板凹槽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C .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其它物质也不能继续溶解在该饱和溶液中 D .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静物,则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13、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 . 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B .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C . 镁在氧气中燃烧 D . 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14、为完全中和某一强酸溶液,需用1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1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K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  )


A . 大于7 B . 小于7  C . 等于7  D . 无法判断
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随时间变化图) B .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直至过量 C .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要配制30%稀硝酸500mL(密度是1.18g/cm3),需要质量分数为65%的浓硝酸(密度为1.4g/cm3        mL(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天平,但必须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至少两种).

2、在配制10%NaCl水溶液的实验中,称取的NaCl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中,若最终所得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则可能出现的情况之一是       .

3、某实验需要稀释98%的浓硫酸,一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了5mL浓硫酸,就准备在量筒里加水稀释,老师见了见了马上制止了同学的实验.请指出上述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实验操作中:

存在的错误有       ;       ;       .

4、

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用,瓶内溶液的质量为        g.

(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可能有       .

(4)若量取浓硫酸时采用仰视的方法,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9.8%(填“>”、“=”或“<”).

(5)若取该9.8%的稀硫酸100g与足量的镁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5、

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计算:需要NaCl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       .

(3)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4)配制时应选择        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三、探究题(共4小题)

1、

 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      里,并置于托盘天平      盘(填“左”或“右”)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      (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        (填写字母标号).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3、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1)【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4、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配制200g 10%的稀盐酸.

①配制的主要步骤为:计算、      、溶解.

    ②设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请列出V的计算式       (不必算出结果).

    ③现提供甲图仪器,仪器a的名称为      ;配制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有      

(2)现提供乙图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O2 , 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固体溶质时,按如丙图流程操作.此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 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如选用另一发生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1)使用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注意安全,其原因是       。

(2)图示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图示中的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改变,为什么?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