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厚度
B . 一根粉笔的长度
C . 黑板的长度
D . 饮水杯的高度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下列说法属于由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 给患者除去体内结石
B . 炮声震聋了耳朵
C . 给患者做“B超”
D . 三种说法都不是
5、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 .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6、“五一”期间,小明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如图所示动车.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路旁风景树
B . 路旁的房子
C . 小明乘坐的动车
D . 铁轨
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频率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
A . 2.5米/秒
B . 20米/秒
C . 5米/秒
D . 8米/秒
9、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经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 .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 .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 .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10、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运动速度相同
B . 甲和丙运动速度相同
C . 经过5 s,跑在最后面的小车是乙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根据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 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
D .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2、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 .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 甲火炬可能向右运动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2、如图读数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或“丙”),铅笔的长度为 。
3、控制噪声从三方面着手: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植树造林、修隔声墙是在 中减弱噪声。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以河岸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
5、如图所示,“40”表示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h。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一架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秒内飞行了1000米,求它的速度是 米/秒,合 千米/小时。
2、科学工作教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的深度是多少米?(设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3、一列火车长230m,通过长120m的铁桥用了35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五、实验题(共4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如图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应 (选填“较小”或“较大”),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上一半的平均速度 小车下一半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甲图中的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乙图中的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3、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字母),错误的步骤是 。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该同学若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