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如果你去天山,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从这段话可知雪莲生长的环境是 ( )
A . 低寒山区
B . 干旱的地方
C . 高寒山区
D . 寒冷的湖泊
2、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 . 水中
B . 干燥的陆生环境
C . 潮湿的陆生环境
D . 土壤里
3、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
A . 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B . 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
C . 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 . 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6、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水蒸气
D . 二氧化碳
7、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
A . 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 . 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 . 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 . 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8、“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阳光
9、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分别是( )
A . 湿地、海洋
B . 海洋、森林
C . 湿地、森林
D . 森林、湿地
10、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
B .
C .
D .




11、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 甲和丁
B . 乙和丁
C . 甲和丙
D . 乙和丙
12、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种子萌发所需的( )
A . 一定的水分
B . 充足的空气
C . 适宜的温度
D . 光照
13、蚕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根尖的( )
A . 分生区
B . 伸长区
C . 成熟区
D . 根冠
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在白天与黑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上氧的主要来源
C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其他生物食物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D . 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5、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依赖环境
16、下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
A .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 . 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C . 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 .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
A . 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B . 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增多
C . 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减少
D . 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减少
18、下列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 蜜蜂与蜂蜜
B . 蝴蝶与花丛
C . 真菌与山石
D . 鸭子与河水
19、关于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下列正确的是( )
A . 提出问题──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B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C . 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D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0、因“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900公斤,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物是( )
A . 法布尔
B . 袁隆平
C . 巴斯德
D . 孟德尔
21、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 . 双手取镜,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偏左的位置
B . 光线很弱时,用最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着物镜
D . 收镜时,要将反光镜转动到垂直方向
22、在用显微镜观察图像时,如外界光线较暗,则反光镜应选用( )
A . 平面镜
B . 凹面镜
C . 凸透镜
D . 凹透镜
23、把载有 “bd”字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 )
A . bd
B . bq
C . pq
D . pd
24、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哪移动( )
A . 右上
B . 左上
C . 左下
D . 右下
25、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移动目镜,发现有污点在移动,则可判定污点在什么上( )
A . 目镜
B . 物镜
C . 装片
D . 反光镜
26、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 )
A . 硼、铜、氮
B . 钾、硼、铁
C . 铁、磷、 锌
D . 氮、磷、钾
27、小明把“p”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 . p
B . d
C . b
D . 漆黑一片
28、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 )
A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 生物和环境
C . 非生物成分和生产者
D . 生物成分和消费者
29、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 蝌蚪
B . 酵母菌
C . 桂花树
D . 蘑菇
30、下列对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 生物圈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D .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下面是“探究绿叶在某种条件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流程图,回答下列小题。
(1)a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 (1)
A . 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B . 消耗掉叶片中的水分
C . 消耗掉叶片中的无机盐
D . 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
(2)g过程中,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 ) (2)
A . 变蓝、变蓝
B . 不变蓝、变蓝
C . 不变蓝、不变蓝
D . 变蓝、不变蓝
(3)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 ) (3)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光
D . 水
(4)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4)
A . 根
B . 茎
C . 叶
D . 花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5)
A .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 ,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 制造的。
(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 ,鱼、虾等属于 。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属于 。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上述的生物因素和 ,如 、 、 、 和土壤等。
3、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它能使植物呈绿色。
(2)图中[①]是 、[②]是 。这两种成分是光合作用的 。
(3)图中[③]是 、[④]是 ,这两种成分是光合作用的 。
(4)在实验中我们用 来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5)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公式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 的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 和 等方面。
2、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 现象及其 的科学。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 、调查、测量等。
3、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柳树生长实验,证明了柳树生长需要的物质是 。但他忽视了阳光的作用。